-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报告的撰写 1 实验原理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器材 2.2 主要药品 2.3 实验动物 2.4 实验方法 2.4.1 Hb测定:按鱼类生理学实验方法进行[1]。 2.4.2 RBC脆性测定:按鱼类生理学实验方法进行[1]。 2.4.3 影响血凝因素:按鱼类生理学实验方法进行[1]。 3 实验结果 3.1 Hb含量及RBC脆性测定 表1 鳙鱼Hb含量及RBC脆性测定 分组 Hb测定 含量(g/L) RBC脆性测定(NaCl%) 最小抵抗 最大抵抗 实验组 对照组 75 0.48~0.40 0.33~0.21 3.2 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时间的影响 表2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试管号 实验处理 凝血时间(秒) 1 空白 2 液体石蜡4滴 3 棉花少许 4 冰水环境 5 肝素4滴 6 草酸钾4滴 7 肺组织浸液4滴 5号管加CaCl24滴 6号管加CaCl24滴 4 分析与探讨 4.1 Hb测定结果比对照高(或低、或基本一致),从操作过程 方面说明原因:……。 4.2 RBC脆性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最小抵抗高(或低、 或基本一致),最大抵抗……,从操作过程方面说明 原因:……。 4.3 凝血时间测定结果表明,××处理能加快(抑制或不 凝)血液凝固,为什么?××管加CaCl2后凝固,为什么? (从凝血机制分析) 5 参考文献 [1] 杨秀平. 动物生理学实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5-99. 家兔Hb、RBC脆性测定及影响血凝的因素观察 1 实验相关信息及目的 2 材料 2.1 动物 2.2 主要药品: 2.3 主要仪器: 3 实验方法:简述或按生理实验指导书a~b页介绍方法进行[1]。 4 结果 4.1 家兔Hb、RBC脆性测定:见表1。 分组 实验组 对照组 Hb (g/L) RBC脆性(NaCL%) 最小抵抗 最大抵抗 80-150 0.6~ 0.55 0.4~ 0.35 表1 家兔Hb、RBC脆性测定 4.2 家兔血凝时间的测定:见表2。 表2 不同因素对家兔血凝时间的影响 5 讨论 5.1 家兔Hb测定结果与对照比较,其值偏高,原因: 5.2 家兔RBC脆性测定结果与对照比较,其值,原因: 5.3 家兔血凝时间测定结果表明,时间长短,原因: 参考文献 [1] 陈 杰. 家畜生理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家业出版社,2004,23-34. 血凝时间 (S) 实验管号 处理因素 草+Ca++ 肝素+Ca++ 对照 棉花 肝素 冰水 石蜡 草 肺组织 [2] 王 力. 论文题目[J]. 中国兽医杂志,2006(25)9:12-23. 鱼类生理学实验 动物医学系 实验一鱼类生理学实验常用仪器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一、鱼类生理学实验的地位 本课程共20学时,属专业基础课程 成绩计算:报告90 %,考勤10 % 二、鱼类生理学实验方法 三、鱼类生理学实验目的 1.掌握基本实验方法; 2.掌握主要仪器的操作方法; 3.掌握生理实验基本技能; 4.独立分析实验结果、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 四、鱼类生理学实验要求 1.实验前:教师和学生均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2.实验中:教师简要讲解实验原理、关键步骤、实验要求等。学生领取器材,归还时复核,损坏登记,丢失赔偿。 3.实验后:归还实验用品,动物尸体按指定位置放置,轮流打扫清洁卫生;转录、整理实验结果,及时上交实验报告。 五、常用生理仪器的使用 (一)刺激系统 1.刺激器 2.刺激电极 (1)普通电极 (2)保护电极 (3)Zn-Cu弓 (二)引导、换能系统 1.压力换能器 2.张力换能器 (三)放大系统(信号调节) 放大器:可将生物电信号放大数千倍 (四)显示、记录系统 1.记纹鼓 2.生理记录仪 常用有二道、四道及八道仪等 3.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六、鱼类生理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一)手术器械 1.刀:手术刀(指压式、执笔式、反挑式) 2.剪:外科剪、眼科剪 3.镊:外科镊、眼科镊 4.钳:止血钳 5.其他:探针、玻璃分针、蛙板、锌铜弓、蛙心夹等 (二)实验动物选择 健康动物 七、鱼类麻醉剂 麻醉剂能够降低鱼体新陈代谢,减少对鱼体的伤害,提高存活率。 (一)麻醉剂的作用原理 麻醉剂首先抑制脑的皮质(触觉丧失期),再作用于基底神经节与小脑(兴奋期),最后作用于脊髓(麻醉期)。 过大剂量或过长的接触可深及髓质,使呼吸与血管舒缩中枢麻痹,最终导致死亡。 (二)鱼类麻醉过程的行为特征 表1 麻醉程度分期及鱼类的行为表现 注:“±”-正常;“+”-略失;“-”-丧失。 行为表现分期 视觉 触觉 重压 肌张力 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