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教案完整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 / 35 第二章 周代的音乐(公元前十一世纪—前 221 年) (一) 教学目的: 1.了解周代统治阶级的音乐发展 .理解周代的民间音乐与乐器乐律 .掌握周代儒墨道三家的音乐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历史文化背景及音乐特点概述 2.难点:儒家音乐的兴起和早期发展 (三)教学方法、手段:教师讲授,多媒体教学。 相关教学内容 第一节 周代的礼与乐 周代天子分封诸侯,并在总结殷商各种典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等级制 度。周代统治者以礼、乐、刑、政四术为统治手段。礼礼可分贵贱,乐可互与敬,所 以周代极为重视礼、乐的政治作用。 1 周代的礼相当的多,多配合乐的运用,大致可分为: 一、祭祀 二、大飨礼 三、燕礼 四、大射仪 五、养老之礼 六、乡饮酒礼 七、乡射礼 这些重要的礼的活动,各自有其所属音乐,有各自的乐曲和章法,不能混淆。 在周代(尤其是西周),不同等级身份的人,所用的乐队和歌舞队也有很大差别, 不得随便僭( jian )越。 《周礼·大司乐》说 : “正乐县( xuan,即悬)之位,王宫 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 关于舞队的人数应为: “天子八佾( yi ),诸 公六佾,诸侯四佾”为宜。 周代的礼乐的规定,是为了加强人们的等级观念,达到巩固其统治的政治目的。 第二节 宫廷音乐的繁荣 周代宫廷音乐以较繁荣,它们既有与礼结合的音乐种类,也有为统治阶级娱乐之 用的音乐。这些音乐大都是乐舞或歌舞的形式,有 一、六代乐舞 简称“六乐”,是保留在周代宫廷中的六个据说从黄帝开始历代留传下来的代表性 的乐舞,包括: 黄帝时的《云门大卷( quan)》或称《云门》,祭祀云神,黄帝部落以云为图腾。 尧时的《咸池》或称《大咸》 ,“咸池”是日落之处的星座名,祭祀地神,可能 与星辰崇拜有关。 舜时的《大韶》或称《韶》 ,因为它用排箫伴奏,又称《萧韶》 ,又因此乐舞有 九次变化,又称为《九辩》或《九歌》 ,祭祀四望(天下名山,如五岳、四镇等) 夏禹时的《大夏》又称《夏蘥》 ,因它用吹管乐器蘥伴奏而名。它歌颂大禹治水 功绩的,与治水有关。 商汤时的《大濩》 ,享女性先祖(先妣) ,歌颂商代的开国功勋商的。 周武(周初)的《大武》 ,享男性先祖(先祖) ,歌颂周武王伐纣的内容。 六代乐舞是颂扬先秦不同时期创业首领或帝王的文治武功。在周代的用途主要是 为了祭祀天地、山川、祖宗;其特点是规模宏大,诗、歌、舞一体,而声调平缓,表 现一种庄严、平和、中庸的情绪,具有严肃静穆之感。 二、颂乐 它是重大典礼使用的乐歌,主要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其他重要的典礼之 中。早先的颂大概源于民间的巫歌,而在周代有进一步的发展,它的特点依然如六代 乐舞般肃穆,所不同的是不以大型乐舞形式出现。而当今我们了解的“颂” ,是通过保 留在《诗经》中有颂歌歌词。诗经有《商颂》 、《周颂》、《鲁颂》。 三、雅乐 雅乐在不同时期的概念不同,在此时是周代的一种宫廷音乐。它主要用于祭祀与 各种典礼活动。雅分大雅与小雅。大雅的内容与颂相似,所用场合亦大体相同。 小雅用于诸侯及以下贵族的仪式中,其内容更为接近民间生活。其音乐形式有的 是乐歌,其伴奏用琴或瑟;有的是器乐形式,乐器则多为笙或管。仪式中常常乐歌与 器乐兼用。歌词现今保留在《诗经》的“雅”中。 四、房中乐 它是统治者用于后宫的一种燕乐,其娱乐性较高,常常由后妃侍宴时演唱,歌时 只用琴、瑟之类乐器伴奏,而较少用钟、磬等打击乐器,歌词常采用民间采集而来的 情歌之类的内容。 五、四夷之乐 这是保留在周代宫廷里的,非周地一些其他地方的民族或部落等地夷狄蛮戎的音 乐,用于祭祀或宴礼等,这种乐舞主要是为了炫耀扬威。 六、小舞 规模较小的乐舞,如《羽舞》 、《干舞》等,这些小舞除了为各种仪式用之外,还 常用于贵族子弟来学习礼仪。 七、宗教性乐舞 如《雩古代求雨的一种祭祀》 、《傩( nuo)》这些音乐(乐舞或歌舞)的使用时, 都十分强调等级的尊严以及宗教性的神圣,有严格的限制,包括场合、乐器的排列、 舞者的人数,不能超越等级。只是到了东周才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 第三节 周代宫廷音乐教育 周代的音乐机构至今不是很明了,有学者认为“大乐司”使其音乐机构,也有人 认为“大乐司”是周代音乐机构的倡导者。这些乐官司乐工除了负责宫廷礼仪时使用 的音乐,还负责对于贵族子弟或其他人的音乐教育,所教授科目包括乐德(教授国子 中和、祗庸、孝友) 、乐语(教授兴道、讽诵、言语)和乐舞(教“六代乐舞” ,学习 的年限从 13岁到 20 岁)。这些教育的目的主要是让贵族子弟们学会统治之术,而不是 去表演,是利用音乐的“和” (和谐)来求得天地和、君臣和、上下和、人心和;通过 礼乐的学习,达到治理朝政的目的。 周代(

文档评论(0)

xush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