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宜州石炭系锰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机制研究论文设计.docx

广西宜州石炭系锰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机制研究论文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西宜州石炭系锰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机制研究 目 录TOC \o 1-3 \h \u 28432 摘 要 i 29605 Abstract ii 10120 第一章 绪论 1 22889 1.1 引言 1 25559 1.2 锰矿床研究现状 2 2635 1.2.1 矿床分类 2 5093 1.2.2 成矿环境 3 21923 1.2.3 矿床成因 3 13428 1.2.4 沉积模式 4 11471 1.3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5 17030 1.3.1 研究内容 5 3452 1.3.2 研究意义 5 12027 1.4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 6 3911 1.5 研究方法 7 31800 1.6 完成工作量 7 14169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8 15818 2.1 大地构造背景 8 2538 2.2 古地理及其演化 10 12901 2.3 区域地层 12 20685 2.4 区域岩浆活动 13 12987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13 1909 3.1 地层 13 17385 3.2 构造 14 8214 3.3 矿体地质特征 15 21150 3.4 岩/矿石组构 17 13005 3.4.1 矿石 17 1058 3.4.2 围岩 21 28395 第四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22 13542 4.1 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 22 10213 4.1.1 样品采集 22 14406 4.1.2 分析方法 22 25205 4.2 地球化学特征 23 19362 4.2.1主量元素 23 11234 4.2.2微量元素 25 32506 4.2.3稀土元素 27 5275 4.2.4碳氧稳定同位素 31 10159 4.2.5锶同位素 33 12413 第五章 成矿作用机制 33 22048 5.1成矿环境 33 21122 5.1.1微量元素指示意义 34 19756 5.1.2稀土元素指示意义 36 9897 5.1.3同位素指示意义 36 13040 5.1.4 小结 37 9300 5.2成矿物质来源 37 11311 5.2.1主微量元素特征 37 25718 5.2.2锶同位素 41 24650 5.3锰矿的形成与演化 41 577 5.3.1锰的沉淀过程 41 4534 5.3.2 矿质沉积机理探讨 43 8758 第六章 结论 46 5962 致谢 47 23236 参考文献 47 9441 附录 54 PAGE PAGE i 广西宜州石炭系锰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机制研究 摘 要 广西宜州龙头锰矿赋存于石炭系大塘阶,是典型的海相沉积型锰矿床。其矿床成因目前仍存在争议,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矿石沉积特征和地球化学元素特征,研究锰矿床的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同时将石炭纪地层沉积环境演化、冰川活动对海平面的控制作用以及右江盆地区域古地理演化进行综合考虑,建立矿床的成矿模式。 研究区构造上受控于多条同沉积断层的狭长裂陷盆地,古地理格局上表现为碳酸盐岩台地边缘沉积。矿床沉积连续剖面显示四个含矿层位,底部矿层主要为灰黑色和夹肉红色含锰灰岩,第二层主要为灰黑色含锰灰岩和少量含锰泥质灰岩,第三层为灰白色含锰灰岩夹少量硅质岩,顶部矿层主要为灰黑色含锰灰岩,围岩以灰黑色灰岩为主。矿石含锰矿物主要为钙菱锰矿,少量菱锰矿和软锰矿。 样品微量元素V/Cr、Th/U、V/Sc比值变化,稀土元素Ce正异常以及碳同位素的负漂,结合大塘期海平面上升的古地理背景,表明四层矿体由底至顶,沉积环境由次氧化变为缺氧环境。矿石中存在诸多热液成因矿物,如闪锌矿、重晶石、硫镍钴矿和白钨矿等,结合Fe-Mn-(Co+Ni+Cu)×10、lgU-lgTh、Co+Ni+Cu-Co/Zn和Cr-Zr成因判别图解、(La/Ce)N和Y/Ho等稀土比值反映了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含矿热液。矿石87Sr/86Sr同位素比值平均值略高于石炭纪大塘期的古海洋值,表明了成矿流体为同时代海水与深部热水混染所形成的混合热流体。 结合古地理演化,矿床处于同沉积断裂发育的右江盆地东北缘的次级断陷盆地,含矿热液携带Mn(II)通过断层裂隙进入盆地与海水混合。早石炭世研究区局限盆地海平面上升,水体出现氧化还原分层,同时为锰在氧化水体和还原水体之间运移转换提供动力,沉积下来的锰的氢氧化物在缺氧条件下,经历成岩初期的还原作用和重溶,与海相碳酸盐岩水解以及海水中溶解二氧化碳形成的重碳酸根离子结合形成碳酸锰沉积。 关键词:石炭纪锰矿;沉积环境;热液活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业写作找文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修改润色代笔文章撰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