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晶硅的发展回顾.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多晶硅的发展回顾 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就开始了多晶硅的研究,最早 的是洛阳半导体厂和峨嵋半导体厂。随后,伴随着半导体技术的 发展,中国又陆续在陕西、河北等地设立了多个多晶硅厂,或者 在一些化工厂内设立了多晶硅车间。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 的十年浩劫中断了中国多晶硅的研发进展。改革开放后,由于我 国电子工业的主体思路是重整机而轻器件,作为器件上游的多晶 硅就更加被轻视,导致中国的多晶硅的研究继续停滞,技术远远 落后于欧美。 2005年,德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通过引发了光伏产业的发展 热潮。由于光伏电池对于多晶硅的需求量要远远大于半导体行业 对硅的需求,因此,多晶硅的需求量随之猛涨,多晶硅的价格也 从稳定了二三十年之久的每公斤二十多美元的水平一路飙升。 2005年,每公斤多晶硅的价格达到50美元,2006年底超过100 美元,2007年底,则超过了 300美元,到了 2008年8月,多晶 硅价格达到顶点,每公斤的市场现货价最高曾达到480美元。“拥 硅者为王”,成为当时光伏界的信条。 价格的飙升吸引了大量的投资。相比之下,中国的投资者比 国外的投资者要疯狂得多。在2006年,洛阳半导体厂成立了洛 阳中硅,峨嵋半导体厂分出了四川新光,开始从事多晶硅的大规 模生产。后来,峨嵋半导体厂又与东方汽轮机厂合资成立东汽峨 半,继续从事多晶硅的生产。但是,一开始,这些公司的进展都 不顺利,直到2008年,整个中国才生产了几百吨。 但是,高额的利润继续吸引着大量的投资。四川永祥、万州 大全、青海亚洲硅业、宁夏阳光、扬州顺大、鄂尔多斯等等,仿 佛在一夜之间,全国树立了大大小小近百家多晶硅企业。据估计, 全国范围内,多晶硅企业的投资高达1400亿元人民币。 2008年9月开始的金融海啸使得多晶硅的价格在半年内从 480美元跌到了 50美元以下,众多的多晶硅企业戛然停产。但 是,2009年,光伏产业成为众多行业中复苏最早的行业,多晶 硅的价格从50美元开始上升,到了 2010年,回到了 90美元以 上。这些多晶硅企业开始生产,其中不少企业在这期间确实赚到 了一些钱,回收了 一部分资金。 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浪潮在2011年一季度达到了顶点。从 2011年4月起,由于欧债危机、美国双反,市场对于光伏产业 的信心受到打击,光伏市场的增速低于预期,导致了光伏产业的 产能相对过剩。中国企业为了回笼资金开始进行残酷的竞相杀 价,使得光伏组件的价格一路走低,从2011年一季度的15元/ 瓦,降到了 2013年初的3.8元/瓦。而多晶硅的价格自然也不能 幸免,价格从70万元人民币/吨,一直降到了 14万元人民币/ 吨。2013年初,甚至还到过8万元人民币/吨的超低价。而中国 绝大多数的多晶硅厂家的成本都在25万元人民币/吨以上,因 此,90%以上的多晶硅工厂停产,就成了再自然不过的景象。2012 年,我国进口了超过7. 6万吨多晶硅,而国内产量还不到3万吨。 在2008年后多晶硅经历的两次低谷中,始于2008年9月金 融海啸的第一次来得凶猛而剧烈,但恢复得也较快,低谷只延续 了半年多的时间;而始于2011年4月的第二次全球经济大萧条, 则是长期下调,跌幅虽慢,但持续时间却非常长,直到现在的 2013年5月,也未见恢复的迹象。而两次危机给多晶硅所造成 的价格的总跌幅都差不多,第一次,跌幅达到90%,从480美元 /公斤跌到了 50美元/公斤;第二次是从70万元人民币/吨,跌 到10万元人民币/吨以下,跌幅也达到了 85%。但给多晶硅产业 造成的伤害,第二次却要严重得多,几乎可以说是致命的。 国外厂家的冷酷打击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次危机中,国际的多晶硅厂家受到的伤 害,都远远小于中国的多晶硅企业。如前所述,中国的多晶硅企 业现在大面积停产,其中宁夏阳光等企业已经宣布破产,其余的 许多也已经宣布“可能永远不会复工”。而在第一次危机前,国 际上多晶硅厂家有“七巨头”之称,德国瓦克,挪威的REC,美 国的HEMLOCK和MEMC,日本的三菱,德山,这些国际巨头在两 次危机中,虽然利润有所下降,或者有所亏损,但都没有到破产 倒闭的程度。这是为什么呢? 早在1998年的“金融风暴”时,这些国际多晶硅巨头也曾 经经历过一次惨痛的教训。当时的IT泡沫,使得电脑和通讯用 的芯片产量大增,这些厂家也先后进行了大幅的扩产运动,但金 融风暴和随后的IT泡沫破灭,使得半导体芯片的需求量大跌, 导致了全球几乎所有的多晶硅厂的扩产产能都完全不能投产,有 数十亿美元有去无回。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了那次惨痛 的教训作为“前车之鉴”,这些厂家在2005年到2007年的光伏 产业大潮兴起的时候,是以十分谨慎的态度来看待多晶硅的价格 上升的。他们并没有为利所动随之大幅扩产,而是静观其变,看 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