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1变法前康有为的海防建设思想范文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素以骑射为立国根本的满清统治者的军事重心在陆疆,直到两次鸦片战争及中法战争等一系列战争失败之后,朝野上下才逐渐从海战失利中认识到海防建设的重要性.
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着书立说,以宣传海防思想,并运用于实践.康有为作为戊戌变法的领袖且来自海防重心广东,尤为重视海防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海防建设的措施.本文拟从海军力量建设,兵船、舰队管理,海军学堂设立等方面对康有为的海防建设思想进行一些探讨.
一、海军力量
在海防建设中,康有为十分重视海军力量的增强,他曾上书光绪帝,希望借鉴彼得一世变法自强的做法造海军以强国势[1]5.中法战争失败之后,康有为痛感中国海防之弱:昔甲申之事,法仅以一二舟师,惊我海疆,我沿海设防,内外震动,皇太后皇上宵旰忧劳,召问诸臣,一无所措,乃旁皇募兵购炮,所费数千万计,而安南坐失矣.[2]49-50因此他借英国仰仗海军而强大的例子,建议光绪帝重视海军建设:方今海水大通,穷地无界,凡军舰所达之处,即为国力所到之处,英为海王,赖海军也.
故国无海军,犹鸟之无翼,鱼之无翅,人之无足也,吾国民所在受凌辱,而商务不能保护,以无海军故也.[2]49-50中日甲午海战中,清政府费巨资创办的海防支柱-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号称亚洲第一的海军被轻易击溃,使康有为加强海防建设的决心更加坚定,他上书光绪帝建议重整海军:吾东西际海,环七千里,海军国也,甲午之役,海军尽灭,今不可不及图恢复之.[2]49-50在北洋海军战败不久及国人信心遭到打击之时,仍敢于提出重整海军的主张,这是需要强大的信心和长远眼光的.
二、兵船方面
海军实力主要体现于兵船,被誉为海上陆地的兵船实力强弱直接关系海战的胜败.中国绵延万里的海防线只有依靠强大的海防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因此兵船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康有为借鉴日本灭朝之例,指出近代化兵船之重要性:日本虽小,然其君臣自改纪后,日夜谋我,内治兵饷,外购铁舰,大小已三十艘将翦朝鲜而窥我边.[3]2若清王朝仍然对危机无动于衷,不重视兵船建设,不要说英法等强国,即使蕞尔小国亦可欺华:若夫海军不增,徒为敌虏,益无可言,以智利、马达加斯加、东南小夷,铁船犹有三十余艘,而我乃逊之,安得不为人擒哉.[3]66在海军兵船的具体配置上,他指出:若富强渐效,宜复整海军,轮舟之制,近以铁甲过重,行驶难速,多用蚊子快碰船,船小而质轻,动灵而行速,快船则头装巨刃,专碰敌舟,蚊子则旁护铁甲,可以突险.其费十余万金,办之甚易.[3]68-69重整舰队后再辅以鱼雷,依以炮台,无事则出巡诸洋,以卫商旅,有事则还守海疆,以壮声援[3]68-69.康有为对海军队伍的构想是:南北洋及闽、广分为三支,每支铁舰三艘、快船六艘,自后吾能自制,逐年增置.测海之法.[3]68-69由上可见,康有为对海军建设有着具体的规划,对船舰配置和海军分布也颇为合理完善.
舰制及管理制度是近代化舰队实力的保证.康有为建议大清舰队效仿德国双舰队之制:近者德之兴双舰队也,以十七年为期,费二万两余擘,略当吾万万两之数.今吾欲兴海军,悉照德国双舰队之制可也.[2]49-50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的《上清帝第六书》里,康有为主张在清政府内设立海军局,主要负责清舰练军之事[4],以使海军管理走上制度化、正规化的轨道.
三、海军学堂
康有为多次建议光绪帝开设新式海军学堂,效仿彼得一世开海部学堂,令习海舟战斗之技[1]8.在近代中国设立新式学堂早已有过先例,康有为举沈葆桢、潘衍桐等例子道:同治元年,前督臣沈葆桢请废武科,近年词臣潘衍桐请开艺学,今宣改武科为艺学,令各省、州、县遍开艺学书院.[5]30在近代思潮下设立的新式学堂,其所开设的课程也仿效西方,已经初步具备近代军事学堂的特点,凡天文、地矿、医律、光重、化电、机器、武备、驾驶,分立学堂,而测量、图绘、语言、文字皆学[5]30.为使新式学堂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建议清廷设立学校局,中央以下各省、府县分级设立大、小学校,大力开展新式教育事业,他说:
三曰学校局,自京师立大学,各省立高等中学,府县立中小学及专门学,若海、陆、医、律、师范各学,编译西书,分定课级,非礼部所能办,宜立局而责成焉.[6]他在《请停刀弓石武试改设兵校折》开篇即说道:奏为请停止弓马刀石武试,改设兵校以整武备,养人才.[7]
康有为认为,衡量近代军事强大与否并不完全在于军械是否先进,更重要的在于士兵教育训练如何.为此,他在向光绪帝推荐的由自己编写的《日本书目志》的《自序》中说道:泰西之强不在军兵炮械之末而在其士人之学.[8]1在新式学堂中,康有为主张以夷为师,他借用彼得一世在北方战争后的例子:俄检其军籍,有法兰西日耳曼及瑞典技艺之人,用以教俄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