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蓝藻水华对鱼类的危害和蓝藻水华的控制
我国蓝藻(蓝细菌)分布广泛,养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养殖中后期水温适宜,水体pH 升高,导致近几年来全国主要鱼类养殖区养殖中后期蓝藻大量繁殖和高密度聚集 ,水华频繁发生,给鱼类养殖带来很大的危害。我国大型湖泊由于水体日趋严重的富营养化而加剧了蓝藻水华的频繁发生,如我国云南滇池、太湖、巢湖等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蓝藻水华发生。
蓝藻水华发生时,蓝藻漂浮于水面成翠绿色的水体或薄层 ,江浙一带称为“湖靛”,福建称“铜锈水”。通过调查发现,微囊藻是我国湖泊最常发生的蓝藻水华之一,微囊藻是一种能形成囊状不定形群体的藻类,其群体常由几十个、数百个甚至上千个单个细胞组成。通过对广州番禺养殖池塘、湖北东部多个水库,江苏滩涂等地多个养殖池塘发生的蓝藻水华进行分离 、检验,发现主要是由微囊藻繁殖发生的水华。
一.蓝藻水华形成的条件
蓝藻水华多发生在夏季 6~9 月,有明显的季节性,温度、光照、营养物质、气候条件等都有可能成为制约因素 。适宜的水温(20℃以上),水体富营养化,较高的pH 值,适宜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 蓝藻形成气囊,上浮到水体表面,群体繁殖迅速,利于蓝藻水华在水面的形成。
二.蓝藻水华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蓝藻是养鱼池塘中常见的藻类之一,数量多时易形成水华。
1.鱼类不喜摄食蓝藻 ,藻类难以消化 ,利用率低 ,但在水华盛期鲢、鳙、鲤和草鱼的肠道里混有大量藻体 ,对其前、中、后肠的内含物进行镜检时看到一个个藻团完好无损,不易消化;
2.水体生物多样性急剧降低 。蓝藻大量繁殖恶化了池水的通风及光
照条件、抑制了鱼池中浮游生物有益种类的生长繁殖 、阻碍水藻的光合作用,挤占鱼类易消化藻类的生存空间 ,使鱼池中的丝状藻和浮游藻等不能合成本身所需要的营养成分而死亡;
3.蓝藻大量繁殖以及死亡藻类的分解 ,消耗了大量溶解氧,可以导
致水体缺氧甚至无氧状态,易导致养殖水体发生泛塘;
4.蓝藻大量死亡时容易败坏水质 ,可产生藻毒素、大量羟胺及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直接危害水生动物;
5.死亡的蓝藻释放大量的有机质 ,刺激了化能异养细菌的生长 ,其
中部分对鱼类来说是致病菌,导致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
6.蓝藻大量繁殖时,散发腥臭味,影响水体的正常功能;
7.环境恶化引起水生动物死亡 。发生蓝藻水华时水体的理化指标常常超出水生动物的忍受限度 ,从而引起死亡。例如池塘中蓝藻白天的光合作用,可以使 pH 上升到 10 左右,超过一些水生动物的忍受限度而使水生动物死亡。
三.鱼类中毒机理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是一类主要由铜绿微囊藻产生的单环七肽肝毒素,是蓝藻引起鱼类中毒的主要物质。
藻类中毒一般可分为肝毒素中毒和神经毒素中毒两类。
3.1 肝毒素中毒
多数藻类肝中毒是由一组结构相似的环状肝毒化合物 -微囊藻毒素引起,微囊藻毒素作用的靶器官为肝脏 ,肝脏肿大、充血以至坏死。
组织细胞学研究表明,毒素引起肝细胞间接触降低 ,微丝网重组, 肝细胞变形。肝毒素在回肠由胆酸护送通过肠粘膜吸收的 ,吸收后的肝毒素可以破坏肝细胞内的辐射状微丝 ,而辐射状微丝是肝细胞的骨架,因此肝细胞的损害首先发生于细胞的边缘 ,并且引起肝细胞和肝窦状腺的破坏,发生致死性的肝出血或急性肝功能不全 。中毒肝脏苍白或出血,肝小叶中心静脉出现肝细胞 ,这些肝细胞可被送至肺脏甚至肾脏毛细血管 ,开始还具有细胞核等结构。肝细胞解离膨胀后坏死,肠道有黄色晶状物,微囊藻中毒引起的中毒常见有水样或血样腹泻。
在北澳大利亚的一个岛上爆发过一次由太湖念珠藻属引起的肝肠 炎,是由于用硫酸铜处理含有藻类的水源而引起的 。硫酸铜能破坏
藻类细胞使细胞内的毒素释放进入水中 ,能引起动物肝脏损伤和坏
死以及严重的消化障碍。
微囊藻毒素引起鱼类死亡的原因多数是由于肝出血和低血容量性休克所致。这种表现可伴发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增加 ,肝出血导致血液
丧失而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 。微囊藻中毒的鱼类特征之一就是血清
胆酸浓度升高,这可能与胆汁从肝脏中排出受阻有关 ,血清精氨酸
酶、碱性磷酸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活性均升高。
在微囊藻毒素胁迫消除后,不死的鱼类能够较快康复,部分鱼可能由于肝脏永久性损伤而发育不良。
3.2 神经毒素中毒
目前报道的神经毒素主要分成三类 :太湖念珠藻毒素、胆碱脂酶抑制剂和钠离子通道阻塞物和其他神经毒素。
3.2.1 太湖念珠藻毒素
该类毒素是一种神经去极化剂 ,是一种生物碱神经毒,是胆碱能神经突触后竞争剂,能抑制神经-肌肉的去极化。出现肌肉震颤,虚脱,骚动不安,挣扎、厌食等症状,最后导致死亡。
3.2.2 胆碱脂酶抑制剂
该类毒素属生物碱类毒素,可产生致死剂量的胆碱脂酶抑制剂 ,抑制神经进行有效传导。中毒晚期由于呼吸衰竭而引起鱼类跳跃 ,并且很快死亡。
3.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九讲混一南北与中华民族大统合(元朝时期)-第十讲中外会通与中华民族巩固壮大(明朝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专家大讲堂课件.pptx VIP
- 成人术中非计划低体温预防与护理-2024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pptx VIP
- 2025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新版.pdf VIP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试题汇总.pdf VIP
- 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绪论1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pdf VIP
- 2025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第八讲 共奉中国与中华民族内聚发展(辽宋夏金时期).docx VIP
- Ti-Mg脱氧工艺对低碳钢板气电立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pdf VIP
- 2025年“国学小名士”专题知识竞赛题库500题(含答案).docx
-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八讲共奉中国与中华民族内聚发展(辽宋夏金时期)-2025年版.pdf VIP
- 初一英语上册英语竞赛试题.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