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教学实录一等奖.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PAGE 1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篇一:次北固山下 教案 《次北固山下》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 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谴词造句的妙处。 3、 继续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重难点分析: 1、 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一、 导入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沟通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即使是身处国外,人们也能在短时间内回到自己想回来的地方。可是在古代交通不便,在外的游子,虽心系故乡,但是要长时间在路途中停留,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思念家乡,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歌《次北固山下》就是一首抒发乡愁的诗歌。(板书) 二、 诗歌常识 (1)诗歌通常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古体诗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诗歌。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近体诗。注意在唐代以及唐代以后仍有人写古体诗。 (2)古体诗: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并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 (3)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二)重点词语解释:①客路:行客前进的道路。 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⑤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 三、 品诗 1、诗人现在何处?他的家在何方? 他现在在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也说明作者还在他乡途中旅途奔波之意)他的家在洛阳,这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可以看出。 北固山在江苏镇江市北,诗人的家乡河南洛阳。江苏属于江南地带,景色秀丽,诗人经常来往两地。可是江苏江苏镇江与河南洛阳两地相隔千里。 2、途中天气如何?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完全是写景,其中“平”“阔”“正”“悬”都是诗眼。潮平两岸即阔,风正一帆正挂着,表明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第二参照物的切入,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句内的因果呼应,一是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二是承接首联、引发下联的巧妙过渡。江春悄悄闯入旧年,山才会青,水才会绿,才会有“潮平两岸阔。”这两句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江面的景象,构图精美,意境开阔,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陆地风光有异曲同工之妙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残冬腊月,即将过春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岁末腊残之夜,岁末,正是旅人归家的时间,夜晚,正是在家中安眠的时候,此时的诗人却停泊在北固山下,遥望着“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正因为彻夜未眠呀。 想像诗人此时的内心活动:想家中妻儿父母;想一年又一年,一日又一日,不知何时能回家;想写信?? 请再带着这种思念朗读,语调要忧伤一点。 4、写乡愁的诗句:《静夜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首联:旅途之思 颔联:大江行船 颈联: 残冬腊月 尾联:思乡之情 篇二:《次北固山下》教案 《次北固山下》教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 上册)第68页。 教材简析:《次北固山下》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教学设想:以学生诵读为基础,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感受和感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教学过程以“思乡”为主旨,紧紧抓住诗里流露出的思乡情感这一中心,通过朗读明义——感悟抒情——拓展达理——背诵体悟四个环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情及理进行学习活动,并由此而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情感。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 多媒体运用:电脑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王湾是洛阳人,于先天元年,即公元712年,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他曾往来于现在的江浙一带,

文档评论(0)

简历,PPT,表格专业定制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十二年office学习经验。 微软MOS认证专家,曾予供销社、中国银行、国家电网等企事业单位定制财务模板与PPT模板。 头条百家数十万粉丝作者,WPS稻壳儿优秀设计师。

认证主体孝感市城区墨若枫文化传媒中心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900MA4CKBU48M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