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重症医学分册.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篇 危重病人监测技术  第1章 循环系统监测   第一节 心电监测   第二节 动脉压监测   一、无创伤性测量法   二、有创伤性测量法   第三节 中心静脉穿刺术  一、锁骨下静脉穿刺技术   二、颈内静脉穿刺术   三、股静脉穿刺术   四、超声引导下的深静脉穿刺术   第四节 中心静脉压监测  第五节 肺动脉漂浮导管的应用  一、主要适应证与禁忌证   二、置管方法   三、常见并发症   四、参数的测量   五、注意事项   第六节 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血流动力学监测   第七节 NICO无创心输出量监测  第八节 阻抗法血流动力学监测   第九节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第十节 氧代谢的监测   第十一节 胃肠黏膜内pH(pHi)监测   一、手工法   二、自动法   第十二节 P(g-a)CO2与P(g-ET)CO2监测  第十三节 舌下PCO2监测(PsICO2)  第2章 呼吸系统监测   第一节 气道压力   第二节 气道阻力   第三节 顺应性   第四节 内源性呼气末正压   第五节 气道闭合压   第六节 呼吸力学曲线与呼吸环  一、流速、压力、容积波形的监测   二、呼吸环的监测   第七节 呼吸功监测   第八节 呼气末CO2监测技术   第九节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第十节 血气分析   第十一节 床边胸片  第十二节 胸部CT   第十三节 膈肌功能测定  第3章 神经系统监测   第一节 颅内压监测  第二节 脑血流监测   第三节 脑组织氧供需平衡监测  第四节 肌电图(EMG)监测   第五节 神经-肌肉传递功能(NMT)监测  一、四次成串刺激   二、临床估测法   第六节 脑电图监测   第七节 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   第八节 诱发电位监测   第九节 脑死亡判定方法  第4章 胃肠功能监测  第一节 胃肠动力监测   第二节 胃液PH监测  第三节 腹腔压力监测  第5章 出凝血功能监测  第6章 泌尿系统监测  第7章 内分泌与代谢功能的监测  第8章 体温监测 第二篇 诊断和治疗技术  第9章 循环系统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第10章 呼吸系统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第11章 神经系统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第12章 消化系统功能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第13章 泌尿系统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第14章 血液净化技术  第15章 血液系统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第16章 感染相关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技术 第三篇 危重患者的院内和院外转运  第17章 危重患者的院内转动  第18章 危重患者的院间转运 第一篇 危重病人监测技术 第1章 循环系统监测 第一节 心电监测 心电监护是监护室最基本的床边监测项目,其目的主要是连续测量心率、发现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现代监护系统均引入了计算机辅助监测功能,可以对过去 一段时间所收集记录的心电信息进行动态同顾和趋势分析,其功能已经接近传统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质量和准确度。 【适应症】 1.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常规监测。 2.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潜在高危因素的病人。 3.围手术期监护,包括麻醉及其复苏阶段。 4.心导管室进行的各种介入检查和治疗。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监护系统 常用监护系统有五电极和三电极系统,主要由中心监护仪和床边监护仪及电圾极系统组成。五电极系统由一个胸前电极和4个肢体导联组成,其中胸前电极为棕色,左、右臂分别为黑色和白色,左、右腿分别为红色和绿色;三电极系统由一个正极、一个负极和一个第三电极组成。 2.监护导联的命名方法 五电极监护系统肢体导联命名方法与常规心电图完全一致,分别为I,Ⅱ、Ⅲ、aVR、aVL和aVF;胸前导联为“改良的胸前导联”( modified chest Lead.MCL)。分别命名为MCL1(V1)、MCL2( V2)、MCL5(V5)等。三电极系统监护导联的命名视正、负极放置的位置而定,当正极放置在V5导联位置,负极放置于以下位置:锁骨下中点(CS)、胸骨柄中点(CM)、后背中点(CB.与右斜方肌重叠)和胸部正中( CC),相应的导联系统分别被命名为CS5,CM5、CB5和CC5导联,床边监护仪常选择I导联;当正极放在V1导联位置,负极放在左锁骨下方时,相应的导联系统为MCL1 3.操作方法 (1)打开监护仪电源开关:确认仪器正常工作后,输入患者相关信息。 (2)放置标准导联:三电极的贴放位置可根据监护系统的具体提示选择.五电极系统肢体导联电极片常贴在肩部和髋部,手臂电极分别贴在左、右锁骨内上方。腿部电极分别贴在双侧肋骨缘与髂棘连线中点的腋前线I胸前电极一般选择Vs导联,方法是通过定位胸骨角及其紧邻下方的第2肋问隙,向下数至胸前壁第5肋间隙,再向外侧移至腋前线。 (3)选择监护仪显示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fcel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