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思想的体现及启示.pptxVIP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思想的体现及启示.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思想的体现及启示1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两种理论2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生态思想3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生态思想的体现4以丽江为例5 对当今城市规划的启示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思想的体现及启示1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两种理论以《周礼?考工记》为代表的,伦理的、社会学的规划思想。以《管子》和后期的风水理论为代表的自然观的、功能性的规划理论。1.1.1《周礼?考工记》城市等级:王城—诸侯城—都第一级:“王城”,即奴隶制王国的首都;第二级为“诸侯城”,即诸侯封国的国都;第三级为“都”,即宗室和卿大夫的采邑。都城规划:“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道路规制: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总结:1以宫殿为主体的规划结构,择中、居高2礼制秩序:左祖右社、前朝后市3经纬涂制的道路系统4井田方格网系统式的规划方法。周王城复原想象图图片来源: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思想的体现及启示1.1.2《管子》 ——以记录管子的言行、总结继承管子的营国思想为源起和主脉,并汇集有春秋以来的各种思潮。(1)城市职能强调城市发展经济的职能:《治国》中称“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在《牧民》中称“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凛”。《权修》中指出“国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民,民之守在粟”。城市职能由“筑城以卫君”转化为“城以盛民”。(2)城市分级《乘马》中提出“千室之都,万室之国”的新概念,主张按城市人口的多寡作为分级标准。(3)城市分布密度《乘马》中指出:“上地方八十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中地方百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下地方二百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这就是说,在土地肥沃的地区,耕地产量高,可以供养较多城市的人口,故城市分布密度可大。反之,则城市分布密度宜小。《八观》:“夫国城大而田野浅者,其野不足以养其民。城域大而人民寡者,其民不足以守城”。:“凡田野,万家之众,可食之地方五十里,可以为足矣。万家以下,则就山泽可矣。万家以上,则去山泽可矣”。(4)城市选址《乘马》中:“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低毋近水而沟防省”。《度地》“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思想的体现及启示1.1.2《管子》(5)城市型制《乘马》中提出了“因天材,就地利,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的见解,强调城市型制应充分结合地利条件,务必视地形的实际情况而定,不必强求形式上的规整。(6)城市布局《大匡》中提出城市的组织要“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功能分区)。《小匡》中进一步阐述了“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咙,其事乱。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野,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的按职业作为分区依据的城市布局思想。宫城的布局:管仲认为应居中而处,故在《度地》中指出“天子择中而处。此谓因天之固,归地之利。内之为城,城外为之郭”。(7)城市防洪《度地》中将城市所面对的自然灾害归为五种,即“水,一害也;旱,一害也;风雾雹霜,一害也;厉(瘟疫),一害也;虫,一害也。”并进一步指出“五害之属,水最为大”。因此重点论述了在城市营建当中如何防治水害。《乘马》中指出“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低毋近水而沟防省”。其次要建设好城市的堤防和沟渠排水系统,他在《小匡》中提到要“渠弥于沟诸”,在《度地》中又说“内为落渠之写,因大川而注焉”,“地高则沟之,下则堤之”,“大者为之堤,小者为之防,夹水四道”。为加固堤防可以“树以荆棘,以固其地,杂之以柏杨,以备水决”.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思想的体现及启示1.3《管子》与《周礼》营国思想内容比较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思想的体现及启示表格来源:苏畅,周玄星.《管子》与《周礼》营国思想比较明南京图片来源: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思想的体现及启示2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生态思想2.1“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道家讲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儒家孔子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2.1.1发展概况:先秦:庄子的“顺天”思想:“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荀子的“制天”:“制天命而用之”,强调利用自然。“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周易? 文言传》西汉时期:董仲舒明确提出了“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唐代:刘禹锡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辨证思想(《天论》上),认为天人之间既有对立性又有统一性。宋明理学的程朱学派、陆王学派都提出过“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思想,并对“万物一体”论作了系统全面的论述,认为人与万物、自然处于和谐、均衡与统一之中,

文档评论(0)

beautyev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