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阅读答案及赏析.docVIP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阅读答案及赏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关韦应物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阅读答案及赏 析 本文是关于 韦应物的文学文章 ,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引导语:《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全诗结构细密,情意曲折,重点突出,韵致悠远。下面我们来做一下这首 诗的阅读训练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 ?淮上有秋山。 【试题】 1.以下诗歌,与上面这首诗歌体裁完全相同的是 ( ) A.《龟虽寿》曹操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C.《竹里馆》王维 D.《月下独酌》李白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效果 ? 3.尾联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文学分享 有关韦应物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4.本诗中“浮云”、 “流水”的内在含义是什么 ?诗人抒发了怎 样的情感 ?请作简析。 (5 分) 5.绘画艺术中有所谓“密不透风,疏可走马一之说。诗歌的表现 同样有疏密的问题,有 些东西不是表现的重点,就应从略,使之疏 朗;有些东西是表现的中心,就应详写,使之 细密。疏密相间,详略 适宜,才能突出主体。请谈一谈你对本诗疏密特点的理解。 (6 分) 【参考答案】 1、B 2、比喻 用“浮云”比喻漂泊不定,用“流水”比喻时光流逝, 生动形象 (或:对比用“别”的短暂与十年的漫长相对,突出了人世 的沧桑,言简义丰。 3、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 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 4.(5 分 ) “浮云”表示漂泊不定,变化无常 ; (1 分)。流水一表示岁月如流,年华易逝。 (1 分)表达了诗人一种悲喜交集的情感。 (1 分)喜的是阔别重逢,旧情仍在 ;而且此地秀色宜人,可修身养性。 (1 分)悲的是漂泊流转,岁月蹉跎。 (1 分) 5.(6 分 )疏的地方:诗的首联概括了以前的交谊 ; (1 分 )颁联。浮 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表现的时间最长,表现的空间最宽,表现 的人事最杂,却只用了十个字,便把这一切表现出来了。 (1 分)疏朗 的笔墨,起到了铺蛰、陪衬的作用。 (1 分) 密的地方:颈联和尾联抓住久剐重逢的情景作为重点和主体, 详 加描写。 (1 分)写出了今日的相聚、痛饮和欢笑,突出了故交情笃。 文学分享 有关韦应物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1 分)也写出了环境、形貌和心思,表现得很细密,能给人留下真切 的印象。 (1 分) 赏析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淮上 (今江苏淮阴一带 )遇见了梁州故人的情况和感慨。他和这位老朋友,十年前在梁州江汉一带有过交往。诗题曰“喜会”故人, 诗中表现的却是“此日相逢思旧日, 一杯成喜亦成悲”那样一种悲喜交集的感情。 诗的开头,写诗人昔日在江汉作客期间与故人相逢时的乐事, 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那时他们经常欢聚痛饮,扶醉而归。 诗人写这段往事, 仿佛是试图从甜蜜的回忆中得到慰藉, 然而其结果反而引起岁月蹉跎的悲伤。 颔联一跌,直接抒发十年阔别的伤感。颈联的出句又回到本题,写这次相会的“欢笑”之态。久别重逢,确有喜的一面。他们也象十年前那样,有痛饮之事。然而这喜悦,只能说是表面的,或者说是暂时的,所以对句又将笔宕开,写两鬓萧疏。十年的漂泊生涯,使得人老了。 这一副衰老的形象, 不言悲而悲情溢于言表, 漂泊之感也就尽在不言之中。一喜一悲,笔法跌宕 ;一正一反,交互成文。末联以反诘作转,以景色作结。为何不归去,原因是“淮上有秋山”。诗人《登楼》诗云:“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秋光中的满山红树,正是诗人耽玩留恋之处。这个结尾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绘画艺术中有所谓“密不通风, 疏可走马”之说。 诗歌的表现同 样有疏密的问题,有些东西不是表现的重点,就应从略,使之疏朗 ; 文学分享 有关韦应物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有些东西是表现的中心, 就应详写,使之细密。疏密相间,详略适宜,才能突出主体。 这首诗所表现的是两人十年阔别的重逢, 可写的东西很多,如果把十年的琐事絮絮叨叨地说来,不注意疏密详略,便分不清主次轻重,也就不成其为诗了。这就需要剪裁。 诗的首联概括了以前的交谊 ;颈联和末联抓住久别重逢的情景作 为重点和主体,详加描写,写出了今日的相聚、痛饮和欢笑,写出了 环境、形貌和心思,表现得很细密。颔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表现的时间最长。表现的空间最宽,表现的人事最杂。这里却只用了 十个字,便把这一切表现出来了。这两句用的是流水对,自然流畅, 洗练概括。别后人世沧桑,千种风情,不知从何说起,诗人只在“一 别”、“十年”之前冠以“浮云”、“流水”,便表现出来了。 意境空灵,真是“疏可走马”。“浮云”、“流水”暗用汉代苏 武李陵河梁送别诗意。李陵《与苏武诗三首》有“仰视浮云驰,奄忽 互相逾。

文档评论(0)

183****38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