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大心理学效应
(一)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源于皮格玛利翁效应,相传在古塞浦路斯国家,有一
个国王叫皮格玛利翁,他用象牙雕塑了一尊少女雕像, 并给她取名加拉提亚。后来日久生情, 国王爱上了这尊雕像上的女孩, 国王期待有一天,
女孩能变成一个真实的美丽女子来与她结婚。 国王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待感动了爱神阿芙狄仁罗忒,就赋予雕像以生命。加拉提亚化为真人嫁给了国王。 这就是心理学家们所说的皮格玛利翁效应。虽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但是它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期待就是一种力量。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根据这种期待效应做了这样一个试
验: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 A 组和 B 组,并且告诉 A 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 同时又告诉 B 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 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 A 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 B 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 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 告诉他们的老师说, 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期待”、 “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
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父母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 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二)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与经济学中所言的边际递减效应是一个原理。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 10 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 10 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 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 2元钱。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当一个人饥饿时,你给他一只包子,他
会吃得很香,而且还觉得太少了,给他第二只和第三只时,他虽然能吃
得下,但感觉远没有第一只包子味美;当你给他第四第五只时,他可能
再也不像吃第一只时那般充满对美味的期待了。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
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 被称之为“超限
效应”。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
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
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 被“逼急”了, 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可见,父母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孩子也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此外,在家庭生活中,恰当地避免超限效应,保持生活常更常新,会使你的婚姻更加幸福与稳固。
(三)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 10 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
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
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 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 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 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
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 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
你这次考得 100 分,就奖励你 100 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 5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等等。 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
在学习方面, 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的情感
和兴趣,增加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趣。家长
的奖励可以是对学习有帮助的一些东西,如书本、学习器具,而一些与
学习无关的奖励,则最好不要。
(四)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