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药剂学ppt 2016药剂学yjx20.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十章 靶 向 给 药 制 剂 理想靶向制剂的特性: 1、使药物浓集于靶区,易于进入薄壁组织; 2、在靶区的毛细血管中分布均匀; 3、药物以预期的速率控制,能达到有效剂量; 4、制剂载药量高; 5、在通往靶位的过程中药物渗漏少; 6、具生物相容性的表面性质; 7、载体可生物降解,对机体无不良反应。 通常根据靶向制剂在体内作用的靶标不同分为 一级靶向:只能将药物运送到特定的器官和组织。 二级靶向:以特定细胞为靶标输送药物的制剂 三级靶向:以细胞内特定部位或细胞器为靶标输送药物的制剂。如最近发现了一系列作用于细胞内线粒体的药物,如果化合物本身进入细胞及其线粒体的能力有限,则需要开发靶向线粒体的药物载体制剂 1、被动靶向制剂 (passive targeting preparation ) 系利用药物载体的粒径、表面性质等特殊性,使药物在体内特定靶点或部位富集的制剂。 狭义而言,被动靶向制剂是指载药微粒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巨噬细胞(尤其是肝的Kupffer细胞)摄取,通过正常生理过程运至肝、脾等器官的制剂。 乳剂、脂质体、微球和纳米粒都可以作为被动靶向制剂的载体。 长循环作用 如果表面修饰了PEG等“隐形”分子,它们在系统循环中就具有长循环(long circulation)作用 EPR效应 EPR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 肿瘤等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的间隙较大,使粒径在100nm以下的粒子容易渗出而滞留在肿瘤组织中,这一现象被称为EPR效应。 被动靶向制剂 迄今,研究最多的被动靶向给药制剂是 被动靶向给药制剂经静脉注射后,在体内的分布首先取决于微粒的粒径大小。 通常小于50nm的纳米囊与纳米球缓慢积集于骨髓; 小于7μm时一般被肝、脾中的巨噬细胞摄取; 大于7μm的微粒通常被肺的最小毛细血管床以机械滤过的方式截留,被单核白细胞摄取进入肺组织或肺气泡。 被动靶向制剂的体内靶向性 除粒径外,微粒表面的性质 如 荷电性 疏水性 表面张力等 对药物的体内分布也起着重要作用。 一般而言,表面带负电荷的微粒易被肝脏摄取; 表面带正电荷的微粒易被肺摄取。 2. 主动靶向制剂 (active targeting preparation ) 是指药物载体能对靶组织产生分子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制剂。将药物定向地运送到靶区浓集发挥药效。包括修饰的药物载体和前体药物与药物大分子复合物两大类。 修饰方法:①表面修饰;②连接特定的配体,③连接单克隆抗体。此外还有一些靶组织特异性的酶响应型载体系统。 靶向制剂的设计 是指表面经修饰后的药物微粒给药系统,不被单核吞噬系统识别 靶向制剂的设计 是指表面经修饰后的药物微粒给药系统, 其上连接有特殊的配体或抗体, 使其能够与靶细胞的受体或抗原结合; 主动靶向制剂 是用修饰的药物载体作为“导弹”,将药物定向地运送到靶区浓集发挥药效的制剂。 粒径小于4μm的 被动靶向载药微粒表面 经受体的配体、 单克隆抗体或 其他化学物质修饰后, 能避免巨噬细胞的摄取而到达特定的靶部位 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采用体外磁响应导向至靶部位的制剂称为磁性靶向制剂。 1.磁性微球 磁性微球可用一步法或两步法制备,一步法是在成球前加入磁性物质,聚合物将磁性物质包裹成球;两步法先制备微球,再将微球磁化。 2.磁性纳米囊 栓塞靶向制剂主要指的是,以药剂学手段,制备一含药且质量可控的微球、微囊、脂质体等制剂,通过动脉插管,将其注入到靶区,并在靶区形成栓塞的一类靶向制剂。 栓塞的目的是阻断对靶区的供血和营养,使靶区的肿瘤细胞缺血坏死;如栓塞含有抗肿瘤药物,则具有栓塞和靶向性化疗双重作用。 热敏靶向制剂,是指利用外部热源对靶区进行加热,使靶组织局部温度稍高于周围未加热区,实现载体中药物在靶区内释放的一类制剂。由于制剂中药物的释放是受热控的,故而该类制剂从理论上讲可以达到随时进行,也可以达到根据肿瘤生长状况,进行控制治疗的理想状态。 1.热敏脂质体 热敏脂质体是一类被研究较多的热敏靶向制剂。在相变温度时,脂质体中的磷脂双分子层从胶晶态过渡到液晶态,从而大大增加脂质体膜的通透性,加速药物的释放。 2.热敏免疫脂质体 在热敏脂质体膜上将抗体交联,可得热敏免疫脂质体,在交联抗体的同时,可完成对水溶性药物的包封。这种脂

文档评论(0)

183****79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