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贫困生应“润物细无声”.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资助贫困生应“润物细无声” 歙县深渡中学 汪志强 学期即将结束,春节随之临近。学校里的贫困生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越来越受到社会好心人的帮助。他们都伸出爱的双手,去帮助那些贫困的学生。 但是大人们的好心可能没有办成好事,因为他们往往忽略了受资助贫困学生的心理,忽略了对他们人格的尊重。 随着社会的进步,贫困学生接受资助的机会越来越大。笔者有一次切身的感受,一次,学校要求班主任在当天就要上报贫困住宿生的名单,接到通知后,为了图方便,省得在课后来统计数字,笔者在在课堂上要求班上的同学谁认为自己家贫困的请举手,结果同学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谁也不肯举起他们那双手。最终全班只有两三位同学举了手。离班上八个贫困资助的名额相差还远。笔者意识到:是自己的工作方法不对,这样做,可能已经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于是我及时调整做法:请家庭困难确实需要资助的同学们课后写张字条给我。结果那天我收到了近十张申请。 眼下,那种热热闹闹贴公告、开大会公布名单、由领导或捐助人给贫困生发放资助金的方式依然在校园里很流行,甚至有些记者还要让受资助的学生面对镜头说说他们的感言,或许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公平起见,或许是出于宣传的考虑。在我看来,都应该慎重使用。因为保护这些孩子敏感脆弱的心灵,有时甚至比给予他们金钱的资助还来得重要。心理学专家告诉我们,一些贫困生比较敏感,在受资助过程中自尊心可能会受到伤害。我们也许意识不到,做好事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的“副作用”。 由此看来,不管是社会单位、学校给贫困学生发放贫困资助金,还是个人捐资助学,最好能做到“润物细无声”,而非寻求轰轰烈烈的宣传效应。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