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应对青少年文化认同危机-精选文档.docx

复兴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应对青少年文化认同危机-精选文档.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兴中国古代科学思想 , 应对青少年文化认同危机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 它在深化发展中国家与 世界联系的同时 , 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 我国青少年越发凸现的 价值冲突”与“认同危机”便是这种挑战的突出表现之一。 项对上海五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 ,高达 51%的学生认为 根本没有必要了解中国历史① ; 另一项对北京等六大城市大学生 的调查结果显示 ,“对中国 21世纪头 20 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奋斗目标”没有信心的同学占 20.1%②。与此相关的美国布 朗大学的一项心理学研究发现 ,从学习目的和动机来看 , 中国青 少年的“自我”概念已经从过去普遍认为的“社会指向型”逐 步转向“个人指向型”③。 文化认同”指的是人与人之间或个人与共同体之间对共 同文化的确认 ; 良好认同行为常常表现为遵循共同的价值理念、 秉承共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 所谓认同危机是指个人和共同 体的文化身份感的丧失 , 直接表现为自我价值感、自我意义感的 丧失④。 近年来对于青少年价值冲突、民族文化认同危机的成因 丧失④。 近年来对于青少年价值冲突、 民族文化认同危机的成因 研究也有不少 , 一般认为全球化带来的多元化环境是直接的诱因 但对怎样应对文化认同危机问题的讨论很少。本文试图通过对中 但对怎样应对文化认同危机问题的讨论很少。 本文试图通过对中 西文化的比较 , 结合美国、我国港台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的相关教 育经验与问题 , 育经验与问题 , 对多元化与文化认同的辨证关系 中国古代科学 思想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 以及民族文化认同与全球意识的关系等 进行辨析 ,从而探寻在历史悠久的发展中国家 , 培养青少年健康 的文化认同、尤其是科学文化的民族认同的一种可能途径。 、多元化环境与文化认同培养 : 我国的特殊问题 自2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为了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质 ,抵制西 方不良文化的影响 , 培养创新人才 , 我们持续不断地开展了各种 形式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 与此相应地在教育界也开展了以学生 为本还是以知识为本的教育思想大讨论。 然而,毋庸回避 ,在教育 实践上却成效甚少。有人指出 , 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教育理念 或教育目标上存在内在矛盾。例如 , 一方面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价 值的“文化素质教育” , 另一方面又积极引进以西方文化和全球 意识为核心的“通识教育” (genera l education) 思想。换句话 说,目前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人文精神 , 一种表现为以科学精 神为核心价值观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专业教育 ; 另一种表现 为以儒家典籍为主的“文化素质教育”参见张红霞 《科学教育与 通识教育关系之历史透视》 ,( 中国台湾 ) 《通识教育学刊》 2009 年第 4期。。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角度 ,有研究者指出 , 目前遇到 的最深刻的矛盾之一 , 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体上存在着与社会 转型时期的客观现实不相适应的矛盾参见彭忠秋、 李仲伟、 李正 辉《当代青年学生的价值冲突及效应分析》 ,《理论与当代》 2007 年第 11 期。。“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体系是由以马克思主义为 指导的社会政治价值体系、 以科学思想为核心观念的科技价值体 系、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为主的道德教化价值体系三个异质性系 统构成” 宋剑: 《“全球化与价值冲突”学术研讨会综述》 ,《南京政 治学院学报》 2000年第 2期。 。而我们对待这些矛盾的做法往往是避而不谈。那么 ,当一 个学生生活在这样的充满价值冲突的环境里 ,置身于人文与科技 断裂、本土文化与外国文化冲突的学校课程体系之中 ,怎么可能 形成健康的文化认同呢 ? 美国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多元化国家 ,但在 19世纪中期以前 基本上沿袭英国的模式 ,抵制专业教育、倡导古典“自由教 育”(Liberal education) 以西方传统人文学科为主的教育,是 美国今天人文与科学并举的“通识教育”的前身。。19 美国今天人文与科学并举的“通识教育”的前身。。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美国发展出独特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 ,科学技术 学科逐渐被重视。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哈佛大学前校长、 著名 科学家和教育家詹姆斯 #8226;科南特(J. B. Conant) 主持编写 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一书中。科南特明确提出“自由教 育”是奴隶社会的产物 ,而今天已经进入工业化社会 ,因此今天 的教育应该是由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部分共同组成的“新 自由教育” ,即今天所称的“通识教育” Harvard Committee, 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Report of the Harvard Committee, Cambridge Mass.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