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后进路手术治疗下颌角与咬肌肥大-文档资料.docx

外耳后进路手术治疗下颌角与咬肌肥大-文档资料.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耳后进路手术治疗下颌角与咬肌肥大 POSTEXTERNAL APPROACH IN SURGICAL CORRECTING THE HYPERTROPHIC MANDIBULAR ANGLE AND MASSETER SUN JianSUN Hong Department of Oral Maxillofacial Surgery, Affiliated Shanghai 9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2nd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11) ] Objective :Wereport a new approach for correcting :Thishypertrophic mandibular angle and masseter through posterior external auricular approach. Methods surgical approach is designed in two ways.Operative cutting begains at posterior auricular forsa,then hypertrophic mandibular angle bone and masseter are removed.The great auricalar nerve and facial nerve are protected during operation.Results :Weperformed 11 cases operations.It is simple safe could be done under local anesthesia.Follow-up period from 6 months to 4 years.All :This complication.Conclusion :Posterior auricular approach for correcting hypertrophic mandibular and masseter proved to be a safe,effective and simple surgery.It has many advantages contrasted to external mandibular angle approach or intraoral approach. 下颌角与咬肌区肥大畸形,在东方民族中并非罕见。 该类畸 下颌角与咬肌区肥大畸形, 在东方民族中并非罕见。 该类畸 形属于发育性畸形,患者幼年时畸形常不明显,青春发育期后, 逐渐表现出下颌角过度增生, 可伴有咬肌肥大。 临床症状不明显, 其面型特征为方形,影响面部美观。目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 诊断并不困难。 治疗主要采用外科治疗, 手术进路过去采用口外 下颌角和口内切口, 两者各有利弊。 笔者根据面颌部整形美容外 科原则,把矫正畸形与面部美容要求相结合,采用外耳切口,共 施术 11例,经随访 6 个月至 4 年以上,疗效满意。 1 临床资料 自 1995 年 3 月至 1997 年 3 月共收治下颌角与咬肌肥大畸形 11例。男1例,女10例;年龄20岁?46岁,平均年龄为27岁。 均为先天性发育性畸形。 病例选择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①单纯下 颌角骨质增生,面型呈方形脸者;②单纯下颌角骨质增生,伴下 面部需皮肤除皱者; ③下颌角骨质增生伴咬肌肥大者。 本组病例 属于①型者 8例,其中 2 例曾在外院由口内手术,效果不满意; ②型1例,曾于7年前在外院行高颧骨削低术,两侧不对称;③ 型 2 例。术式按本文介绍的方法进行。计全麻 3 例;局麻 8 例。 2例其中 8 例单纯行下颌角骨质切除, 1 例同期行双侧高颧骨削低术 和下面部除皱术,后者手术时需增加耳前皮肤除皱术切口; 2例 2 治疗方法 手术设计的解剖学基础下颌角后缘与胸锁乳突肌上份之 间构成颌后间隙, 为基底在上尖端向下的三角形间隙。 其上自外 耳道口,下至下颌角,前至下颌骨后缘,后达胸锁乳突肌前缘。 该间隙主要有由茎乳孔走出的颅外段面神经主干和盖覆其上的 腮腺组织,面神经主干位居较深,距皮肤约为 1.8cm-4.1cm, 平均为2cm-3cm;另有由下而上走行,分布于耳垂的耳大神经 及其分支,位置较浅。耳后有耳大动脉,余无其他重要组织。由 该间隙进入很易到达下颌角,耳大神经及其分支可以完好保存, 面神经主干可以完全避开,该区手术非常安全。 麻醉全麻与局麻均可,以局麻为主。对方形脸,单纯下 颌角骨质增生, 而无咬肌增大者可采用局麻; 对下颌角双侧骨质 增生明显, 或伴有咬肌肥大者, 或同时需行下面部皮肤松弛除皱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