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采区课程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PAGE 精品文档 目 ??????????????????????? 1 第一章 区地质特征????????????????? 3 第一区概况????????????????? ??.3 絡轆韙贡潛衛焖洁撟脔问竅钬轵蟄。 第二区开采煤特征 ??????????????? ..3 第三区地构造、瓦斯、煤及火情况 ??????3 第二章区巷道布置??????????????? ..5 第一区量与服年限?????????????? 7 第二区内的再划分???????????????? 8 第三确定区内准巷道布置及生系 ??????...9 第三章采煤工??????????????? .10 第一采煤工方式的确定??????????????10 第二工作面合理度的确定?????????????10 第三采煤工作面循作表的制?????????11 附表????????????????????? .12 ???????????????????? .14 参考文献???????????????????? .15 1 一、设计题目 课程设计条件 采 位置 上部标高-450m,下部标高-600m 区 走向长度 自量 倾斜长度 自量 概 大巷位置 运输大巷和回风巷均布置在煤层底板岩石中,标高自定 况 运输方式 大巷采用3t底卸式,10t 架线电机车牵引 井底车场 折返式 瓦斯等级 相对涌出量为低于 矿井通风方式 中央并列式 3 5m/t日 地表特征 煤层赋 可采煤层数 倾角 厚度 层间距及厚度 存条件 2 自量 见右表 煤岩性质 厚度M 地质 断层 褶曲 火成岩侵入 页 岩 20 构造 无 无 无 C1煤层有 3 其它 砂页岩 15 设 确定采区生产能力为90 万t/年的采煤方 C2煤 3 计 法。 砂岩 35 任 务 二、设计图纸的内容 本设计绘制两张大图(零号图纸) 1、采煤工作面层面图(1:2500),剖面图(1:2500), 2、工作面巷道布置平面图( 1:300)和剖面图。 设计图纸上、下、右各留10mm边框线,左边留25mm边框线,右下角留出标题栏。 第一章 带区地质特征 第一节 带区概况 2 采区位置、境界、开采范围,与邻近采区关系,与地面关系、采区内煤系产状,可采层厚度等。 采区处于井田的位置,164采区处于刘村井田的中部,东以倾东6-1断层为界,西以-265水平运输巷为界,北至-265提升下山保护煤柱,南至162采区边界。南北走向长805-715m,平均长780m,东西倾斜宽215-235m,平均宽230m,全区面积179400m2。 全采区地表大部分为刘村庄下,地势较为平整,地面标高+50m左右。采区上回风巷标高为-265m,距地面垂距为315m,采区运输巷标高为-340m,距地面垂高为390m,离地表相对较深,采厚1.2m,采厚较小,回采后对地表基本无影响。 词獨记誘莧鰱践齷抠將晝潴憤缑億。 第二节 带区开采煤层特征 开采煤层特征(厚度、倾角、煤质、夹石、层间距、顶底板岩石特征等)、采区地质构造、瓦斯、煤尘、煤的自燃性,井上下及采区水文地质条件,上部 及浅部开采情况等。 2、煤层特征 该采区煤层位于较理想地层,煤系类型。此煤层赋存稳定与否,结构类 型,煤层产状为倾角 7.42°,一般或平均 7°。煤层厚度为 3m,一般3m,是否 分层,各层厚3m,中间无夹矸。 3、煤层顶底板特性 (1)顶板 煤层直接顶为十灰下,厚5.5-7.8m,一般在5.5m,抗压强度为600-1000kg/cm2;局部有伪顶,厚0.09-0.25m。煤层依次向上对应58m的顶板 为石灰岩(十下)、泥岩、石灰岩(十上)、砂泥岩、砂泥岩互 层、细砂岩、煤 15、石灰岩(九)、砂泥岩、煤 14下、泥岩、煤14中。 (2)底板 煤层直接底为砂泥岩,厚 8-11m,抗压强度一般在 200-400kg/cm2。 煤层依次向下所对应32m的底板为砂泥岩、石灰岩(11)、煤17、中砂岩、泥岩、煤18、泥岩、石灰岩(12)。下距十二层灰岩30-35m。 第三节带区地质构造、瓦斯、煤尘及发火情况 1、地质构造 本区为地堑型阶梯式单斜构造,整个区域东西狭窄,南北延展,大致走向北偏东,褶皱不明显,走向断层十分发育,属构造中等地区。本区内可见断层 为倾东6-1,为正断层,走向为 10°~30°,倾角83°,落差35~60m,落差变 化北大南小,多孔控制该断层不导水。火成岩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侵入的范围较广泛,本区内及附近有钻孔3个,分别为70-1号、B-16号、112号孔,岡贯聹漬亲纖滗鳢綜铃诤銑櫚懶闽。 3 封孔质量基本良好,十四、十六层煤基本没受到侵蚀破坏。 2、水文地质 (该采区水文地质条件) 地表水:渗透性和储水性,与井下水有无补给关系,受季节因素

文档评论(0)

153****8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