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现中的高黎贡山.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发现中的高黎贡山 打开文本图片集 历史上的高黎贡山 在遥远到我们无法想象的年代,大约1.2亿年前,来自地球深处的、神秘而强大的力量将一整块大陆一分为二,后来人类将其中一块命名为南极洲大陆,另一块命名为印度次大陆。高黎贡山的故事就要从印度次大陆讲起。印度次大陆与南极洲大陆分离出来后,一路向北漂移,一漂就是7000万年。在印度次大陆独自漂移的这7000万年中,整个地球也正经历着剧烈的毁灭与重生,统治地球的恐龙大约在6500万年前突然灭绝,有花的被子植物在地球上生长繁盛,鸟类和兽类渐渐成为了地球的主人。在5000万年前的某一时刻,漂移而来的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发生了一次亲密接触,在这次亲密接触中,高黎贡山诞生了!自此,一座山开始了它的故事,依附在这座山上的千千万万生灵也开始了自己的故事。 现在的高黎贡山不仅是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A级保护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但是在公元9世纪以前,高黎贡山一直不为外界所知。 公元9世纪中叶的唐代后期,在樊绰所著的《云南志》中才第一次出现“高黎贡山”,并对高黎贡山气候和地质等方面作了简单的记载。之后,我们很难再找到更多有关高黎贡山的记载。直到明代崇祯十二年(1639年),徐霞客通过他的游记将高黎贡山的来龙去脉、地形地貌、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等展示给世人。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中这样写道:“由此西望,一尖峰当西复起,其西北高脊排穹,始为南渡大脊,所谓高黎贡山,土人讹错传为高良工山,蒙氏僭封为西岳者也。其山又称为昆仑冈,以其高大而言,然正昆仑南下正支,则方言亦非无谓也。”徐霞客在高黎贡山西麓通过对土人方音那里进行分析追踪,把高黎贡山和喜马拉雅山联系起来考察,他写道:“盖高黎贡俗名昆仑冈,故又称高仑山。其發脉自昆仑南下,至姊妹山,西南行者,滇滩关南高山;东南行者,绕小由大塘,东至马面关,乃穹然南耸,横架天半,为雪山,为山心,为分水关;又南而抵芒市,始降而稍散,其南北之高穹者,几五百里云;由芒市达木邦,下为平坡,直达缅甸而尽于海:则信为昆仑正南之支也。”就这样几行字,使徐霞客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将高黎贡山来龙去脉研究清楚的第一人。 近现代的中外科考先锋 高黎贡山真正意义上的大发现之旅始于19世纪。1868年和1875年,英国人约翰·安德森(John Anderson)率领探险队,从缅甸八莫进入高黎贡山地区采集鸟类、两栖类和鱼类标本,高黎贡山这座东方“自然博物馆”里的神秘动植物随着探险队漂洋过海到达英国,在西方扎下了根。随后,法国人叔里欧(Sonlie)(1895年前后)、奥地利人韩马吉(H.Handel-Mazzetti)(1915年)、英国人金德华(Frank Kingdon Ward)(1922-1924年)、美国人洛克(1920-1927年)等先后到高黎贡山考察和采集标本。历时最长、收获最丰富的当数英国爱丁堡植物园有“植物猎人”之称的英国人乔治·福瑞斯特(George Forrest)。自1904年起到1932年病逝腾冲的28年中,他先后7次组织大规模的考察和采集,采集植物标本达3万多号、10万多份,并采集了鸟兽和昆虫标本,发现动植物新物种成百上千,还为爱丁堡植物园引种了1000多种活植物,其中有250多种杜鹃花,对这座位于苏格兰首府的皇家植物园成为世界杜鹃花研究中心起了很大作用。 在高黎贡山的大发现中,中国学者也不甘示弱。20世纪30年代初,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先后派蔡希陶、王启无、俞德浚先生到高黎贡山地区进行植物考察和采集植物标本。20世纪40年代,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刘慎谔到腾冲一带做过植物地理考察研究,庐山植物园秦仁昌、冯国楣在腾冲、贡山等地进行过植物考察。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西南林学院的毛品一、尹文清、陈介、武素功、陶德定、李生堂、邓白福、林芹、赵嘉治、陈心启、罗毅波等先后到高黎贡山地区进行植物考察和采集植物标本。中国科学院、云南大学等多次组织对高黎贡山考察,其中规模较大的有:1960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自然博物馆共同组织的高黎贡山动物资源调查和中国科学院原南水北调综合考察队滇西北分队的植被考察;1965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昆明动物研究所组织的联合考察;1981-1983年,中国科学院青藏考察队及横断山考察队进行的高黎贡山(北段)植物植被考察等。这些考察队和科学家的各次调查研究,为高黎贡山积累了丰富宝贵的本底资料,除出版了一系列专著外,还有大量的论文发表,记录了许多新种。 物种大发现的春天 20世纪80年代后,高黎贡山迎来了大发现的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64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021505000001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