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系列报告之氢能应用篇.docx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录 三大应用推广氢能社会,2050 年有望减碳 60 亿吨 5 氢是万能载体,助力能源系统指日可待 7 氢气高热值零污染,工业与建筑清洁能源供热首选 9 推广绿氢高效原料,实现工业生产全脱碳 11 看好政策与资本互动下全产业链加速发展 13 图表目录 图 1:氢能在未来零碳社会中的三大用途 5 图 2:2050 年氢能带动各产业减排量(Gt) 5 图 3:氢能需求将在不同产业间增长(EJ) 5 图 4:氢气生产来源(%) 6 图 5:未来氢在综合能源系统拥有广阔空间 7 图 6:汽车生产碳排放情况(克) 8 图 7:佛山氢燃料电池有轨电车 8 图 8:佛山氢燃料电池有轨电车 8 图 9:西门子制氢质子交换膜电解槽项目 9 图 10:西门子制氢质子交换膜电解槽项目 9 图 11:氢能建筑供热示意图 10 图 12:高炉炼铁流程 12 图 13:直接还原法:Midrex 工艺 12 图 14:河钢与特诺伊合作建设 60 万吨 ENERGIRON 氢能直接还原厂 13 图 15:河钢与特诺伊合作建设 60 万吨 ENERGIRON 氢能直接还原厂 13 图 16:中国主要渠道制氢成本 14 表 1:氢气按生产方式分类 6 表 2:全国部分省份氢能源规划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表 3:各地已成立氢能产业基金情况 15 三大应用推广氢能社会,2050 年有望减碳 60 亿吨 氢能来源广泛,燃烧性能好且零排放,有望成为碳中和战略中的核心一环。氢是宇宙中分布最广泛的物质,约占宇宙质量的 75%。氢气燃烧性能良好,且安全无毒。氢气空气混合时可燃范围大,具有良好的燃烧性能,而且燃烧速度快。同时氢气燃烧时主要生成水和少量氨气,不会产生诸如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与其他燃料相比更清洁。同时氢气导热性能、发热值高。氢气的导热系数高出一般气体导热系数的 10 倍左右,是良好的传热载体。氢的发热值 142,351kJ/kg,是汽油发热值的 3 倍,远高于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的发热值。氢的获取途径多、热值高、燃烧性能好、清洁低碳,更重要的是反应后生成的水,又可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出氢,实现循环再生可持续发展。 氢气的应用可以分为三大方向:燃料、供热、原材料,据Hydrogen Council 发布的 《Hydrogen Scaling up》,2050 年有望满足全球 18%能源需求,帮助减碳 60 亿吨二氧化碳。首先,高热值低污染的特点让氢气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优质选择,未来进一步延伸至交通、能源供给、发电等综合能源系统中,有效减少碳排放,顺应当下趋势。其次,工业生产中需要大量的热能以运作机械设备,民用及商用建筑冬季供暖需求也在增加,从传统燃料供热到清洁能源供热的转型也逐渐出现应用空间,氢气有望成为未来工业与民用供热的零碳方案。作为原材料使用角度, 目前大多数氢气直接为炼化、钢铁、冶金等行业提供高效原料、还原剂等,未来随着碳中和推进,需要减少氢气生产过程中的污染,达到真正的零排放。 图 1:氢能在未来零碳社会中的三大用途 资料来源:BloombergNEF,研究 图 2:2050 年氢能带动各产业减排量(Gt) 图 3:氢能需求将在不同产业间增长(EJ) 7799 77 9 9 11 28 16 14 8 10 22 1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015 2020 2030E 2040E 2050E 现有应用 交通 工业供能 建筑供热 发电 原料 资料来源:Hydrogen Council,研究 资料来源:Hydrogen Council,研究 只有可再生能源制氢才能实现真正零碳排,对于目前已有的应用,未来的方向则实现绿色氢气的替换。虽然氢被视作清洁能源,但作为二次能源,制取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目前工业用户中的氢几乎完全来自天然气、煤炭和石油的大规模制氢, 占氢气生产总量的 96%,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一般按照氢气的产生方式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将氢气分为灰氢、蓝氢、绿氢,只有绿氢才能实现真正的零排放,也就是采用可再生资源制氢。全球范围内,天然气制氢占比最高,各国由于资源分布和技术基础的差异,制氢工艺各有侧重。中国煤炭开采及加工工业发达,煤焦炉气制氢工艺采用较多。 种类 制作过程 特征表 种类 制作过程 特征 灰氢 碳基能源制取,多为工业副产氢 目前主要氢气来源, 成本低(煤制氢 1 美元/公斤)纯度低需精炼 蓝氢 碳基能源制取搭配碳捕捉、封存技术 碳中性,需配备完善的碳捕捉技术 规模推广降低成本(煤+CCS 技术 1.5 美元/公斤) 零碳排,制氢的最终目标 绿氢 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 资料来源:世界能源

文档评论(0)

535600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1010423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