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 导论 第一章.pptx

  1. 1、本文档共10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学原理》;导论;一、美学思维及其古代形态;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 阿尔塔米拉洞窟,位于西班牙坎塔布利亚自治区的桑蒂利亚纳·德耳马尔附近。这些岩洞在距今11000~17000年前已有人居住,一直延续至欧洲旧石器文化时期。1985年该洞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史前人类活动遗址。旧石器时代的奥瑞纳期、梭鲁推期和马德格林期先后有人类生活聚居在此。发现于19世纪下半期,制作年代稍晚于拉斯科洞窟。它包括主洞和侧洞。 ;以下选自百度百科“阿尔塔米拉洞窟” 阿尔塔米拉洞窟是1869年由考古学家马塞利诺·德桑图奥拉及次女玛丽亚发现的,挖掘工作开始于1875年。它为南欧马格德林的文明提供了绝好的见证。1879年发现了第一批绘画,起初,由于这些绘画艺术高超,保存完好,曾一度引起专家们的怀疑。由此不难理解人们为什么把它称为“史前西斯廷小教堂”。;该洞窟长约270米,深邃而曲折。150多幅壁画集中在长18米、宽9米入口处,为公元前3万~前1万年左右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绘画遗迹,称马格德林文化。洞内有史前人睡觉的地方及烧烤食物、生火取暖的石灶,灶底余烬痕迹清晰可辨。洞顶和洞壁多是简单风景草图和分散的动物画像,如野牛、野马、野猪、猛犸、山羊、赤鹿等,多以写实、粗犷和重彩手法,刻画原始人熟悉的动物形象,有站、有跑、有卧、有叫,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壁画颜米取于矿物质、炭灰、动物血和土壤,掺和动物油脂,以红、黑、紫为主,色彩浓重,艳丽夺目,达到史前艺术高峰,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窟底有一条隆起的岩石,上铺帆布,供参观者仰卧观赏崖壁画。 ;马格德初期,岩洞中央大厅被装饰一新,壁画上的一些动物形象十分高大,例如一头鹿身长2.2米。它们体现出自然主义风格和不同动物各自独有的特点以及第二性特征令人惊讶!尤其突出的是作者细腻的笔法和用赭石、红、黄、黑等有限的颜色画出了各种各样的动物的鬃毛,又巧妙利用岩洞内凹凸不平的墙壁表现动物的形态,产生出惊人的艺术效果。;大窟顶画图象的外轮廓线有的刻得很深,有的刻得浅而细,再用黑线勾勒与红色填彩,黑色勾的线条很???,红色填的色彩又很浓,部分还略加晕染。作品充分利用了岩石表面的凹凸不平,以表动物的肌肉和骨骼的起伏变化,在表现伏卧的动物的躯干时,巧妙地利用岩石的凸起处,组成肌肉圆块的形状,再加上卷曲的四条腿,那著名的《受伤的野牛》的生动形象就是这样制作出来的。这幅作品长达2米,它刻画了野牛在受伤之后的蜷缩,挣扎,准确有力地表现了动物的结构和动态。与拉斯科洞窟不同的是,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轮廓线比较细,而且有明暗向背的粗细浓淡变化,与色彩渲染结合紧密,通过动态表现动物身体的结构,明暗起伏更为丰富,甚至感情也更细腻,但却不如拉斯科洞窟壁画那样奔放有力。;受伤的野牛;受伤的野牛;⑷ 逻辑地讲,审美活动的历史性积累终会发生对这种审美活动本身的总结性思维或反思,当人类进一步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偏爱某类色彩形式并试图概括这类现象的规律性时,美学思维就发生了。 ⑸ 质言之,“审美”是人类现实活动之一; “美学思维”则是审美意识的观念化,它势必趋向理论自觉形态; “美学”学科是人类知识近代分化所产生的这种理论自觉形态。;2、古代发生期 ⑴ 文字广泛使用初期:公元前六世纪左右 ⑵ 发生期的美的意识的现象: 汉字“美”在中国上古卜辞中已经出现,最晚也是殷商时期。 《老子》中“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荷马史诗》中,美的形容词“καλó?”;赫西俄德《神谱》中出现观念性名词“καλóν”;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中“美本身”——“αντò καλó?”。 ;⑶ 古典发生期,审美观念具有宽泛所指特性。 从自然宇宙到器物制度、形体容貌,均可纳入审美评价。 中国古代制度化的“礼”与“乐”,涵摄着美。 老子:美与道、气、象组成一个更加根本的系统关系; 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⑷ 古代发生期的美学思维:多以零散的议论出现,并与其他议论混杂在一起。 公孙尼子《乐记》; 亚里士多德《诗学》。;二、美学学科的形成及其现当代演变;⑷ 鲍姆嘉通之前,对美学学科有影响的思想: 维柯(意大利)《新科学》:人类思维分为两种:诗与逻辑 17世纪,英国经验派哲学的“道德感”(moral sense)与“内感觉”(inner sense)。 休谟:早期审美鉴赏;夏夫兹博里:“审美无利害”; 夏尔·巴图(法)《归结为单一原理的美学的艺术》(1746):提出“美的艺术”(beaux-arts),艺术凭借美的特质从传统广义的技术(art)中独立出来,成为大写的Art。 1735年林奈(瑞典)《自然系统》:近代学科群独立的分类学总结。;2、德国古典美学范型 ⑴ 康德:将主体的认知、意志、情感与哲学上的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三分鼎

文档评论(0)

学习让人进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