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要旨PPT课件[文字可编辑].ppt

王阳明心学要旨PPT课件[文字可编辑].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RED ? 2 对心即理的论证 ?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 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 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 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 ? 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 ,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仁与信。 (《传习录》) 32 RED ? ( 1 )王阳明对心的界定 ? ①心是王阳明哲学逻辑结构的最高本体,也是其哲学的出发点和终结点。 ? 龙场悟道:“ 圣人之道,吾心自足,无需外求”“这心之本体,原只是个天理 。” ? 心无体 :“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耳无体,以万物之声为体。鼻无体,以 万物之臭为体。口无体,以万物之味为体。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 。” (《传习录》) 33 RED ? ②心不是一块血肉,而是一种知觉意识,是具有意识活动的精神本体。 “心不是一块血肉,凡知觉处便是心” ③心是具有封建道德伦理的主观意识,即“良知”。在王氏哲学里,心与“良 知”是同一个概念。忠、孝、仁、义之心,便是忠、孝、仁、义之理。心的内涵 ,主要是指封建的道德伦理规范。 ④心的本体是不动的,但其蕴含着发展为事事物物的功能,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 34 RED ? ( 2 )心、理、物的逻辑关系 ? ①心即理。是针对朱熹的心理为二以及当时的时弊而发。 ? 心与理是相互依存不分离的。 ? 理是心的安置。心自己安置自己,就是理。 有弟子问王,程朱曾言:“在物为理,理与物相干”如何谓“心即理”?王 点拨说,心在物则为理,心在事父则在孝,心在事君则为忠。 万理具在心中,毋 须外求。 35 RED ? ②心外无物。 ? 心是物的主宰和基础。王认为宇宙天地万物统一于 心。 ? 《传习录》载,王阳明与其弟子之间曾经有过这样 一次对话。阳明问他一个弟子道:“你看这个天地 中间甚么是天地的心?”弟子答道:“尝闻人是天 地之心。”阳明接着问道:“人又甚么叫作心?” 答:“只是一个灵明。”于是,阳明说道:“可知 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 …… 我的灵明便是天 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 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 谁去辨他吉凶灾祥? 36 RED ? 物是心所派生。 ? “ 位天地、育万物、未有出于吾心之外的,”“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缘总 在心。” ? 《传习录》记载:“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 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 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 37 RED ? (二)知行合一 ? 1 知行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范畴。涉及认识论、伦理道德修养和统治术。 《尚书 · 说命中》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道家学说:圣人不行而知 王阳明于正德四年提出知行合一学说。是王氏哲学中最具有特色又最难理解的 一个命题。朱熹主张知先行后。王认为认为知行为二的学说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弊 病。 38 RED ? 逮其后世,功利之说日浸以甚,不复有明德亲民之实,士皆巧文博词以饰诈, 相规以伪,相轧以利,外冠裳而内禽兽,而犹或自以为从事圣贤之学。 ? 如是而欲挽而复之三代,呜呼其难哉!吾为此惧,揭知行合一之说,订致知格 物之谬,思有以正人心息邪说,以求明先圣之学。 (《书林司训卷》) 39 绵绵圣学已千年,两字良知是口传 王阳明心学要旨 1 RED 圣贤像赞·崇祯版 2 RED 一、王守仁心学界定 1 、王守仁的心学是明代儒学的主流,也是宋明理学中与朱熹并立的一个 高峰。 2 、他能在朱学的统治下登高一呼,天下向风,是因为他的学说体现了宋 明儒学将天理向人伦日用落实的指向。 3 、他之所以背弃朱学,敢于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主要是以其凡事“ 求之于心”的道德实践为支持。 3 RED 二、王学形成的主客观因素 ? (一) 天理的困窘 1 、 1449 年土木之变后,明王朝由盛而衰,各种潜伏的社会问题逐渐显露 。 ( 1 )土地兼并日趋严重。“ 郡多士大夫,士大夫有多田产,民有田产者 无几耳。” ( 2 )农民的地租、赋税日益严重。“ 有今完租,而明乞货者。” (3) 远离家园,形成 流民 。社会矛盾激化 4 RED ? ( 4 )农民起义爆发,“重开混沌之天。” ? ( 5 )程朱理学面临严重挑战

文档评论(0)

全网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