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全套)最新优质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深部痛 如骨、关节、骨膜、肌腱、韧带和肌肉等处的疼痛。 深部痛主要表现为慢痛,定位不明确,并伴有恶心、 出汗、血压改变等自主神经反应。深部痛可反射行引 起肌肉收缩和局部组织缺血,这将使疼痛加剧。 (三)内脏痛与牵涉痛 内脏痛有与皮肤痛相比较有下列特征: ①缓慢、持续、定位不清楚和对刺激的分辨能力差。 ②能使皮肤致痛的刺激(切割、烧灼等),对 内脏却不产生疼痛;而机械性牵拉、缺血、痉挛和 炎症等刺激作用于内脏,则能产生疼痛。 内脏痛也可能是致痛物质作用于痛觉感受器引 起的,如 HCl 、 5- 羟色胺、组胺和缓激肽等 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身体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 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 心肌缺血时,可发生心前区、左肩疼痛;胆囊 病变右肩区疼痛;阑尾炎时,上腹部或脐区疼痛 牵涉痛产生机制示意图 第四节 脑的电活动 脑电图 在头皮上用双极或单极记录法来观察皮层的电位 变化,记录到的脑电波称为脑电图 。 在动物中将颅骨打开或以病人进行脑外科手术 时,直接在皮层表面引导的电位变化,称为皮层电 图。此外,在感觉传入冲动的激发下,脑的某一区 域可以产较为局限的电位变化,称为脑诱发电位。 脑电图记录示意图 (一)脑电图的波形 1.α 波: 8-13 次 / 秒, 20- 100μV 2.β 波: 14-30 次 / 秒, 5- 20μV 3.θ 波: 4-7 次 / 秒, 100- 150μV 4.δ 波: 0.5-3 次 / 秒, 20- 200μV 各种脑电波的主要引导部位及特点: α 波 — 枕叶,清醒、安静并闭眼时即出现,时大时小, 形成 α 波的梭形,每一梭形 1-2s ,睁眼即消失,称为 α 波阻断。 β 波 — 顶叶额叶,新皮层紧张时出现,可与 α 波重叠。 正常脑电波各种波形 癫痫患者,脑电图可出现棘波、尖波、棘慢综 合波等,棘波的时程在 80ms 以下,幅度为 50- 150μV 。 尖波的时程为 80-200ms ,幅度为 100- 200μV 。 在皮层具有占位性病变(肿瘤等)的区域,即使病 人外于清醒状态时,亦可引出 θ 波或 δ 波。因此,临 床上可以借这些脑电波改变的特点,并结合临床料, 来诊断癫痫或探索肿瘤的所在部位。 (二)脑电波形成的机制 应用微电极记录皮层神经元细胞内电位变化, 见到皮层表面出现类似 α 波节律的电位变化时,细 胞内记录到的突触后电位变化也出现节律相一致的 改变,这些主要是由突触后电位变化所形成。 研究表明,大量皮层神经组织的放电活动必须 依赖丘脑的功能,如果切断皮层与丘脑间的纤维联 系,上述类似 α 波的电活动就大大减小。引起自发 脑电形成的同步机制,就是皮层与丘脑非特异投射 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一、肌肉的感受器 (一)肌梭 肌梭( muscle spindle )由梭内肌纤维、感觉神 经末梢、运动神经末梢共同组成的一种复杂感受器。 两端是梭内肌,中间是感受器。 1. 梭内肌纤维及其分类 肌梭两端各有 6~9 条细小的肌纤维,并有许多细 胞核。根据核的位置不同而分为 2 类。 ①核袋纤维:肌纤维粗,细胞核位于中央部。 ② 核链纤维:肌纤维细,细胞核呈链状排列。 2. 感觉传入末梢 分 2 类 ① 初级感受末梢:同时支配核袋与核链,传入 神经是 Ⅰ a 类纤维;初级可检测肌肉长度,也检测 其长度变化。 ② 次级感觉末梢:支配核链纤维,传入神经为 Ⅱ 类纤维;主要检测肌肉长度。 3.γ 运动纤维 发自脊髓前角 γ 神经元,支配肌梭 两端的梭内肌, γ 兴奋时梭内肌收缩,中间的感受 器受牵拉,感觉末梢兴奋, Ⅰ a 类纤维传入增多。 (二)腱器官 高尔基腱器官( Golgi tendon organ )位于肌肉 与肌腱交接部,其传入神经是 Ⅰ b 类纤维。腱器官 是肌肉主动收缩的张力感受器。 二、肌牵张反射 ( muscle stretch reflex ) (一)概念 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 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 (二)类型 有两种类型:腱反射、肌紧张 1. 腱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如:扣击股四头肌腱引起膝跳反射; 扣击跟腱引起跟腱反射等。 特点:传入神经粗、传导快、潜伏期短、单突触 反射、又称位相性牵张反射。 2. 肌紧张: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可阻止肌肉过度拉长,是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 又称紧张性牵张反射。 (三)机制 牵拉 脊髓前角 肌梭 ? a 类纤维 脊髓后角 α 传出纤维 与 α 神经元突触联系 梭外肌收缩 腱感受器 ?a 类传入纤维 肌 梭 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肌梭的联系示意图 1 、 4 : γ 传出纤维 2 : Ι 类传入纤维 3 : Ⅱ 类传入纤维 基底膜的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大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业类课件,PPT课件,ppt课件,专业类Word文档。只为能提供更有价值的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