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防控措施.doc

建筑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防控措施.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防控措施 (一)场地内永久坐标点(桩基工程后视点)未设置在永久建筑物上。见图1。 主要原因分析: 图1 坐标点设置示意图1.施工现场场地情况不佳,附近无永久建筑物; 图1 坐标点设置示意图 2.施工单位未重视坐标点的重要性; 导致后果: 受桩基挤,土效应影响,位于非永久建筑物上的坐标点(后视点)产生位移,影响桩位准确性。 防控措施: 3.将坐标点设置在永久建筑物上; 4.定期监测临时坐标点坐标,减少误差。 (二)PHC管桩桩身破坏。见图2。 主要原因分析: 1.管桩产品质量存在问题; 2.管桩运输及堆放方法不当(如发生桩身滚动、堆桩过高); 3.吊装方法不当(拖桩); 图2 桩身破坏4.抱压压力过大,破坏桩身。 图2 桩身破坏 导致后果: 桩承载力下降;断桩。 防控措施: 1.选择质量有保证的管桩供应商; 2.控制管桩的吊装及运输: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起吊,达到100%方可运输及打桩; 3.注意管桩桩堆放,外径300?400的桩叠层不宜超过5层; 4.严禁出现拖桩现象; 5.合理选择压桩设备及抱压压力。 (三)桩叠层堆放未设置垫木。见图3。 图3 实物照片主要原因分析: 图3 实物照片 不重视管桩堆放质量控制。 导致后果: 1.桩身弯曲; 2.桩身出现裂缝。 防控措施: 1.沿垂直于长度方向的地面上设置2道垫木;垫木分别位于据桩端0.21倍桩长处;见图4。 2.堆桩场地应保持平整、坚实; 图4 管桩堆放要求3.底层最外缘管桩应在垫木处用木楔塞紧以防滚动。 图4 管桩堆放要求 (四)PHC管桩桩身断裂。见图5。 图5 实物照片主要原因分析: 图5 实物照片 1.吊装时间过早混凝土强度未达标; 2.地下存在大块坚硬障碍物; 3.桩身不垂直; 4.吊装、运输、堆放过程操作不符合要求。 导致后果: 1.桩承载力下降; 2.断桩。 防控措施: 1.管桩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100%才能打桩; 2.施工前应对地下障碍物,如旧墙基、条石、大块混凝土等进行清理,尤其是对桩位下的障碍物,必要时用钎探检查; 图6 实物照片 3.稳桩时应对垂直度进行双向校正,无误后方可正常施工。 图6 实物照片 (五) 桩基锚固钢筋长度不够。见图6。 主要原因分析: 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差,未按图施工。 导致后果: 锚固长度不够不符合规范要求,影响结构受力。 防控措施: 应要求施工单位必须确保钢筋的锚固长度及桩顶标高,钢筋笼制作要考虑基础底板底排钢筋走向。 (六) 土钉墙钢筋网片间距过大,存在超挖现象。见图7。 主要原因分析: 1.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差,未按图施工; 2.监理工地巡查力度不够。 导致后果: 1.锚杆和土钉面层不能形成有效的抗力体系,影响土钉墙维护效果; 2.容易造成边坡移位。 防控措施: 1.施工人员必须按施工工艺进行施工; 2.加强工序衔接配合管理。 (七)井点降水效果不佳。见图8。 主要原因分析: 图7 实物照片 图8 实物照片 图7 实物照片 图8 实物照片 1.降水设备安装不严密,管路系统大量漏气; 2.井点滤网破损,造成井点管堵塞;井点管堵塞,影响降水效果; 3.抽水机组陈旧、性能差; 4.井点降水方案不当,无法有效排水; 5.降水效果不佳时,补救措施没有跟上; 6.包括一些措施不力的其他原因。 导致后果: 1.影响土方开挖进度,不利于底板施工; 2.影响基坑稳定性及边坡稳定。 防控措施: 1.下井点管前必须严格检查滤网,有破损的不得使用; 2.抽水机组安装前应全面保养,空运转时真空度应大于60kPa; 3.应根据基地实际情况(面积大小、深度)确定降水方案,并必须通过监理审批。 (八)后浇带处混凝土疏松,容易造成渗漏。见图9。 主要原因分析: 1.后浇带处钢筋较密,且用密孔钢丝网挡混凝土,浇筑时,水泥浆大量流失,沿缝两侧多为石子,造成混凝土疏松; 2.支模不密封造成漏浆。 导致后果: 地下室外墙存在渗漏隐患。 防控措施: 1.夹紧模板,尽量减少混凝土水泥浆流失; 2.发生此类现象后,必须认真处理:剔除松散石子并剔凿平整,特别是钢板止水带处的松散层,露出坚实层,充分浇水浸润;然后在接口处喷刷一层水泥浆,再浇筑比旧混凝土高0.5?1级的混凝土(内掺膨胀剂)。 (九) 后浇带清理不干净,泥浆和积水太多。见图10。 图9 实物照片 图10 实物照片 图9 实物照片 图10 实物照片 主要原因分析: 后浇带处钢筋密集,容易积水,处理不方便,故施工单位经常不采取任何措施即浇筑混凝土。 导致后果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