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文字素材:1824年英荷条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824年英荷条约 《1824年英荷条约》(英文:Anglo-Dutch Treaty),又称《伦敦条约》,新加坡有人译为《盎格鲁-荷兰条约》,是在1824年3月17日,英国与荷兰在伦敦签订的条约,主要目的是解决这两国在东南亚马来群岛的贸易与势力范围的纠纷。此条约大致上影响了后来马来西亚与印尼二国领土的范围,也决定了新加坡往后的命运。 □ 历史背景  ■ 两国在东南亚的纠纷   ○ 在马来群岛的关系开始紧张 17世纪初,早在161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就已经在爪哇岛的巴达维亚建立殖民地,而后不断扩张,1641年占领了马六甲。而英国当时致力于在印度建立殖民地,并没注重马来群岛,只在马来群岛进行贸易。 后来因为荷兰意图垄断在马来群岛的贸易,不希望英国插上一脚;而英国则声称奉行自由贸易原则,任何势力都可在马来群岛进行贸易,因此二国关系紧张。期间发生最严重的冲突是1623年的。 随着具有反英态度的荷兰人Jan Peterzoon Coen与Van der Capellan先后成为巴达维亚的总督后,二国在东南亚的关系更是紧张。英国官员中也有反荷态度强烈者,史丹福·莱佛士就是其中一人。   ○ 英国势力进入马来群岛及新加坡归属的争议 18世纪,英国开始在马来群岛建立殖民地,占领了苏门答腊岛上的明古鲁省。1761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与苏禄苏丹国的苏丹签约,在婆罗洲岛东北的一个岛屿Pulau Balambangan 设立贸易站。1786年3月,英国人莱特在马来半岛西北部的槟榔屿建立殖民地。 181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委任史丹福·莱佛士为明古连的副总督。由于明古连地理位置不佳,商人们多不愿到此进行贸易,史丹福·莱佛士认识到明古连难以发展。1818年末,经史丹福·莱佛士多次建议后,在加尔各答的印度总督,决定授权史丹福·莱佛士在马来半岛的南端寻找一个新的据点。1819年2月6日史丹福·莱佛士在马来半岛南端,一个本属柔佛王国的岛屿新加坡建立殖民地。 马六甲以及巴达维亚的荷兰总督对英国在新加坡建立殖民地一事非常不满,他们认为新加坡在荷兰的势力范围内。荷兰与英国交涉,要他们撤出新加坡及辞去史丹福·莱佛士的职位。 当时有很多英国高官不认同史丹福·莱佛士的做法,例如当时槟榔屿的英国总督John Alexander Bannerman(任期1817年-1819年)就多次要求史丹福·莱佛士从新加坡撤退。 而之前授权史丹福·莱佛士的印度总督哈斯丁也转而认为史丹福·莱佛士占领新加坡是自陷困境,亦认为英国应避免与荷兰开战。他多次下令给史丹福·莱佛士,要其做出让步,避免局势恶化,但命令因各种因素没有传达新加坡。另一方面史丹福·莱佛士也努力尝试与哈斯丁联络,欲说服哈斯丁支持对新加坡的占领,并说明占领新加坡在法律上站得住脚,莱佛士认为之前荷兰因忙于应付拿破仑战争,在1795年10月将马来半岛上的殖民地马六甲交给英国人托管时,并未提及新加坡属于马六甲,因此新加坡非荷兰势力范围。   ○ 英国决定不退出新加坡 随着新加坡的快速发展,以及更多英国官员认识到新加坡的地理位置重要,其地理条件有潜力发展成为英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贸易港口及海军基地,加上在伦敦及加尔各答的英国商界领袖也纷纷要求英国政府继续占有新加坡,英国政府决定继续占领新加坡。同时,英国政府也认为是时候与荷兰重新划分在马来群岛的势力了。 当荷兰政府获知哈斯丁决定占有新加坡的强硬态度后,认为不适宜与英国开战,也认识到新加坡难以收回,英国势力进入马来群岛难以避免,促希望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纷,要求进行谈判,也希望二国合作不让其他欧洲列强进入马来群岛。  ■ 两国在欧洲的关系 经历了拿破仑战争后,英、荷二国都希望双方保持良好关系,这有以下几个因素。   ○ 英国方面 #荷兰战略地位:英国认识到荷兰与英国本土很近,该地是一个非常适合向英国发动攻击之处。须与荷兰保持良好关系。 #宗教派别相同:拿破仑战争后,原本的反法同盟各国又因为宗教派别而渐渐分成几个派别,普鲁士、奥地利、俄国与英国的关系不好,因此英国需拉拢同宗教派别的荷兰。   ○ 荷兰方面 #对英国的负债:拿破仑战争前,荷兰东印度公司因在亚洲的贸易下滑,以及官员们的贪污,面对财政危机。为解决这危机,荷兰东印度公司向英国举债。拿破仑战争期间,即1795年-1816年间,荷兰政府为了支付军费,又大量向英国举债。1781年,荷兰欠英国25万英镑,1799年达144万英镑。而179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解散后,公司欠英国的债务又摊到荷兰政府的头上。因此荷兰希望与英国关系良好,以协商谈判来解决负债问题。 □ 签署条约过程 经过多次的谈判后,于1824年5月17日,《英荷条约》在英国首都伦敦签定。签署条约的代表,英方是乔治·坎宁和;荷方是 Hendrik Fagel 和 。 □ 条约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