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内阅读(含答案).pdf

部编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内阅读(含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ord A4 版】 本文档为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 读精编,是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不二之选,可 装订成册,每课一练。下载后请将本说明删除。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一 、诗歌阅读(共3题;共28分) 1.阅读诗歌,完成习题。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_,全诗描写的是________ (季节)的 景色,从第________、________句诗中可以看出。 (2)诗人笔下的秋景图,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种景物,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3)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前三句是为第四句做铺垫的。 B.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C.“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 D.古诗歌颂的虽然是大自然的秋色美景,但是通过诗中的“寒山”“霜叶”等 景物可以看出诗人对秋季到时的哀伤叹息深秋。 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秋的声音 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 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听听, 秋的声音, 从远方匆匆地来, 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 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1)对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的声音来去匆忙,非常短暂。 B.不知道秋的声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C.我们要珍惜美好的秋天。 (2)片段中哪一句歌颂了劳动人民的辛苦?用横线画出来。 (3)片段中第一小节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无处不在、随处可寻 的________。 3.课内诗歌,完成练习。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首句中的“和”,在诗中意思是( ) A.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B.和气的意思。 C.感觉很舒服。 (2)诗中对洞庭湖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它是_______。( ) A.青螺 B. 白银盘 C. 白银 (3)这首诗中第一句表现湖面的_________,第二句表现夜晚湖面的________,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_______的君山,第四句再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 盘子里的青螺。( ) A.平静、开阔、翠绿 B.开阔寥远、平静、翠绿 C.开阔寥远、翠绿、平静 (4)对这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两相和”的“和”字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 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诗中的“潭面无风镜未磨”贴切地描绘了月

文档评论(0)

gebilaoq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