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1
第六章 染色体操作
2
6-1 多倍体
6-2 单倍体
6-3 非整倍体
6-4 染色体结构变异
3
6-1 多倍体(续)
应用秋水仙碱诱发植物多倍体,是否成功与下列因素有关。
1. 处理对象
通常以植物茎端分生组织和发育初期幼胚为主要对象,花
分生组织也可作为处理对象。不同材料,处理时间也不同,
一般处理24h以上,浓度低处理时间长,浓度高处理时间短。
秋水仙碱仅对分裂中期的细胞起作用。试验时需了解被
处理细胞的分裂周期,处理时间过长,经过不止一个分裂周
期,细胞内的染色体加倍次数在1次以上。
例如据Levan(1938) 观察,洋葱根尖处理7~30 min,即
有少数细胞由2X变为4X;处理时间延长到1~2 h,4X细胞增多;
处理72 h,最高可出现32X的细胞。
处理时间过短,只有少数细胞变为四倍体,由于二倍体
细胞生长较快,四倍体细胞不易增殖,导制诱导无效。处理
种子时间为24~48 h ,处理已发芽的种子或幼苗应适当缩短时
间。
幼嫩的生长点可用点滴、涂布或用含有溶液的脱脂棉包
围等方法。单子叶植物的生长椎被幼叶包围,可用注射及切
除幼叶等方法。
2.诱导浓度
通常处理水溶液浓度为0.01%-0.5%,以0.2%左右浓度应用
最多。处理幼嫩的组织、器官、种苗、萌动的种子比处理干
。 。
种子浓度小 浓度过大,易导制细胞死亡
3.处理时的温度
适宜的温度对于秋水仙碱的诱导效果极为关键 。一般的处
理温度为18-25℃之间。低温阻碍细胞分裂,温度过高则对细
胞有损害,可使细胞核分裂成碎片,有丝分裂不能进行。
例如,山薤(Allium japonicum )球根在秋水仙碱浓度
为0.04%~0.20%,处理时间48 h情况下,温度低于20℃,多倍
体发生缓慢,低于10℃时则难以发生。
4. 处理方式
秋水仙碱在使用时,可视不同的需要配成不同浓度的剂
型。常用的剂型有下列几种:
(1)水溶液
这是最常用的剂型。配制时,可将秋水仙素直接溶于冷
水中,或以少量酒精为溶剂,而后再加冷水。一般是先配成
浓度高的母液,使用时再稀释到所需的浓度。
秋水仙素溶液宜贮藏于有色玻璃瓶内,防止阳光直射,
最好置于暗处,盖紧塞子,避免与空气接触。用过的溶液过
滤后仍可使用,只是浓度有所改变。
、琼脂或凡士林
(2)制成羊毛脂膏
这种剂型适宜处理生长点或幼芽。以精制羊毛脂
(Lanolin,淡黄色软膏,熔点40度,不溶于水)作基质,将秋
水仙素粉末直接加进羊毛脂中搅拌均匀。
或者用小型研钵将一定量的羊毛脂放入,而后将秋水仙
素溶液缓慢加入,充分混合。也可用0.8%的琼脂溶液加入秋
水仙素溶液,混合后凝固。
除上述2种方法外,还可将秋水仙素溶解于低浓度酒精
及10%的甘油与水中。
5. 处理方法
包括浸渍法、棉花球滴浸法、涂抹法、注射法、药剂-培养基
法等。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方法。
(1)浸渍法
此法适用于处理种子、枝条、幼苗。
处理种子时,可将浸泡过的种子或干种子放在铺有滤纸
的培养皿或平底盘中,然后注入一定浓度(0.01%-1.0%)的
秋水仙素溶液,加盖避免蒸发,置于培养箱中保持适宜的发
芽温度。
发芽的种子处理数小时至数天(视种子种类定)。秋
水仙素能阻碍根的发育,最好在发根前处理完毕,处理后
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播种或砂培。
处理幼根或枝条时,可将幼根分生组织或幼嫩枝条浸入秋
水仙素溶液1-2天,而后清水彻底冲洗。为防止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5.1 地物的光谱特性.pdf
- 5.1上下总论第II部-遗传变异的创造-第五章-人工杂交1.pdf
- 5.2 典型植物反射光谱曲线.pdf
- 5.4 遥感数字图像基础.pdf
- 5.4 岩棉育苗作物育种学.pdf
- 5.2 水培育苗作物育种学.pdf
- 5.1 穴盘育苗作物育种学.pdf
- 5.3 容器育苗作物育种学.pdf
- 5.5 扦插育苗作物育种学.pdf
- 5.5 纹理作物育种学.pdf
- 6.总论第II部-遗传变异的创造-第六章-染色体操作3.pdf
- 6-总论-遗传资源收集.pdf
- 7.2 栅格数据结构与矢量数据结构概述.pdf
- 7.2上下总论第II部-遗传变异的创造-第七章-诱发突变2-物理诱变剂的种类与性质.pdf
- 7.3栅格数据结构编码.pdf
- 7.3总论第II部-遗传变异的创造-第七章-诱发突变3-物理诱变处理方法.pdf
- 7.4矢量数据结构编码.pdf
- 7.总论第II部-遗传变异的创造-第七章-诱发突变1.pdf
- 7.总论第II部-遗传变异的创造-第七章-诱发突变4-化学诱变剂的类别与性质.pdf
- 7.总论第II部-遗传变异的创造-第七章-诱发突变5-化学诱变处理方法.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