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论文:绵竹清平民歌的羌汉音乐接触研究.docVIP

音乐论文:绵竹清平民歌的羌汉音乐接触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音乐论文 绵竹清平民歌的羌汉音乐接触研究   中图分类号:C9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8)03-0053-12   音乐接触①是人类音乐发展史上的常见现象,不同民族、区域音乐文化的接触、交流可能会促进新的音乐类型和风格的生成,从而导引新的音乐形态产生。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在著名的歌剧《图兰朵特》中,便采用中国民歌《茉莉花》主旋律创作女主人公的咏叹调,这是中西音乐接触后在西方音乐中出现中国民歌风格的例证。   一些学者已经意识到羌与汉、藏、回等民族接触后其音乐产生变化的现象,如《羌族民间歌曲选》前言中提到:“羌族文化尽管受到汉、藏等民族文化的影响,但在羌族人民中,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具有古老传统和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遗产。”[1]《羌山采风录》中也多次提到不同地域民歌相互影响的情况:“我们朦胧地感觉到流传在川东北一带的汉族歌曲,相当部分为汉羌民族共同创造……羌歌中实有与西北民歌相类者”[2]7然而该问题目前仅仅停留在现象的观察上面,在学界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在田野考察基础上,通过对四川绵竹清平民歌的分析,探讨音乐接触的深层次特点及音乐变化的规律,为音乐接触研究提供一个典型例证。   一、清平民歌概况及其历史背景   清平乡位于绵竹市西北部,西北与茂县接壤,处于绵竹市与茂县的中间地带,乡政府驻地与绵竹市区和茂县县城的直线距离均约30公里。清平1951由茂县划入绵竹,是茂州向南进入成都平原的交通要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文化背景比较复杂。   笔者多次赴清平采风,调查方法包括收录清平民歌、与当地居民交流、分析既往收集的清平民歌、翻阅相关史料等。清平现存民歌400余首,数量众多,风格多样,汉、羌及其他民族风格的民歌在一个地区共同传唱。2006年,清平“九顶山羌汉山歌”被公布为德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民歌背后隐藏的历史文化信息开始受到有关部门关注。   清平民歌曲调丰富,一个曲调往往编配有不同的歌词,同样的歌词又有采用不同音调的情况,因此,其民歌分类比较复杂。如果按照汉族民歌的基本类别进行分类,则各种体裁均有对应的歌种呈现。传统的汉族民歌体裁常分四类:山歌、小调、劳动号子、风俗民歌。山歌是在户外演唱,用以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其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清平民歌中的山歌较多,如《太阳出来照北岩》《一把扇子两面开》《太阳出来四山黄》《我和情妹上山来》《上山开荒》《隔河看见哥担水》《山歌好唱难起头》《盘歌》《豆子长得惹人爱》《又是一个丰收年》《放羊歌》等;小调是劳动余暇和节日庆典上演唱的民歌,形式规整、旋律性强,有一定的艺术加工,甚至有乐器伴奏和多种表演方式,易于流传。清平小调主要有《送郎歌》《贤嫂嘴甜》《二十四月望花楼》《情妹十二探》《俏哥哥是个双骑鞍》《三十晚上吃年饭》《绣花荷包》《采茶俚语》《月儿落西下》等;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具有协调和指挥劳动功用的民歌。清平劳动号子主要有《放漂木》《打石头》《抬石头》《上梁号子》《拉树歌》等;风俗民歌是伴随着风俗活动产生的民歌,主要风俗活动包括婚丧嫁娶、祭祀、闹年、观灯等。清平风俗民歌主要有《哭嫁歌》《哭丧歌》《端公调》《唱郎客》《骂红爷》《留客歌》《远方的客人》《一个轿儿三尺三》《正月是新春》等。   虽然清平民歌的歌种与汉族民歌相对应,但是通过我们仔细分析和比对发现,这些民歌有着不同民族的风格,其中大部分具有四川汉族民歌风格,而另一部分民歌却明显带有羌族音乐的风格,还有极少部分带有蒙古族、壮族、黄梅调等不同音乐风格。一个地方的民歌出现多种风格的现象实不多见,这与清平地缘特点和行政区划的变更不无关联。   清平原属茂县,而茂县是目前羌族最主要的聚居地之一,它与理县、汶川和北川构成了我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地。虽然当地人传说清平清代属羌族土司领地,但这并无确切史料佐证。不过,从史志资料可以依稀看出清平历史上有过被羌族土司统领的痕迹。茂县志“羌族土司”中记载:“在县境内土司有静州、拢木、岳西三长官司……拢木长官司住拢木头(今光明乡),宋代授职” [3]64。清时的拢木长官司所在地即为现在的土门区一带,据茂县志记载:“土门区位于县东部,东北与北川县毗邻,西以土地岭为界,与渭门乡、凤仪镇接壤,面积516.89平方公里。辖富顺、光明、土门、东兴四乡。区公所设在富顺乡驻地甘沟,距县城31公里。民国29年,区公所从土门迁往东兴,辖东兴、富顺、白马、太平、清平5乡36保。1950年建土门区,1951年清平、太平划出。”[3]64由上述史料记载获知,清平曾经长期处于羌族行政管理区域,其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都与羌民族有密切联系,也不排除他们中的部分人有羌人血脉。   清平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极少有

文档评论(0)

实用电子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