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音乐论文
论古诗词对于流行音乐创作的影响
一、绪论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现象,其演唱形式上集合了时代、文化、大众和政治的气息,反应独特的审美意识和社会敏感。如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周杰伦的《青花瓷》、黄?的《沧海一声笑》等,要么借鉴了古诗词的意境,要么借用古诗词语句逐步成为经典。因此文学和音乐界都十分关心流行音乐对古诗词的运用,虽然流行音乐与古诗词的存在有所差异,但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心理认同和自觉传承,使得流行音乐创作上不断传承古诗词,并且相跨多个学科,无论社会学、美学、传播学,还是文学、音乐学和心理学等,都从流行音乐的创作上不断融合古诗词内容,这对我国传播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在密州中秋所做诗词,以月亮为思念载体,表达对弟弟苏辙的多年未见的思念,以及文中贯穿的悲欢离合的人世无奈。王菲、蔡琴等将此诗词配上乐曲,将诗词和音乐完美结合吟唱,在世人的传唱中更加形象体会古诗词表达的意境,通过优美的旋律深入人心。
二、古诗词对流行音乐的影响
(一)古诗词在流行音乐中的应用
按照常理,古诗词属于古代高雅文化,而流行音乐归属通俗文化,两者相互结合似乎于理不合,但是在王菲、邓丽君、蔡琴、童丽的演绎下,朗朗上口的古诗词却变成另一种别样风情。如邓丽君演唱的“红藕香残玉簟秋......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王菲的经典歌曲“明月几时有......千里共婵娟”,不仅领会了现代流行音乐的魅力,而且体会了古代文人雅士的诗意情怀。
(二)古诗词与流行音乐的相互融合
对于古诗词而言,豪放诗词不如婉约的诗词广受现代欢迎,而参差不齐的诗词局势更有利于匹配现代流行音乐。古诗词与流行音乐的融合方式具有多样性,如文字性的融合,如《新鸳鸯蝴蝶梦》就是以《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为融合蓝本,取李白的怀才不遇的意境进行流行歌曲的再度创作;还有歌曲利用古诗词的意境进行创作流行歌曲,如童丽的流行歌曲《烟花三月》取自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词语,“牵住你的手相别在扬州......思念总比那西湖瘦”,词曲融合中融入古代诗词意境,诗词韵味与音乐节奏相互契合,是诗词音乐的佳作之一。
这些流行音乐创作中不断融合、整合、加工和创造古代诗词内容、意境,把古人抒发情感重新呈现,无论是怀才不遇的抒发,还是红颜知己的思念爱情观念,这些古诗词的内容和意境都与现代的情感体验实现了成功对接,抒发现代社会人民的悲欢离合和离情别恨。
三、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艺术特征
在古诗词对流行音乐创作的影响中,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堪称经典之作,特别是在王菲、蔡琴等流行歌曲明星的演唱中,取得了空前的反响和社会效果。本文就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剖析音乐与词的相融之美、旋律写作超越世俗之美和音乐意境的和谐统一。
(一)音乐与词相融之美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首歌曲根据词的上下两阙,在音乐歌曲中呈现起承转合四个阶段。上阙写景用e小调,全曲音乐采用并置的五个乐段组成,如表1所示,第一乐段的e小调由对比乐句组成全文的“起”;二、三乐段是文章的“承”,音乐进一步引申和歌词意境的发展;四乐段的小调由e小调转为b小调,情绪向高潮推进,节奏变化多样;最后一乐段是歌曲的“合”,是全歌的高潮,通过反复咏叹强化歌曲主题。在每个乐段的音乐表现上,虽然相互独立,但在气质相通的情绪表现中,各个音乐乐段实现抒情叙述。
在音乐旋律中,开篇就抒发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世人思考,制造了矛盾和迷茫情怀,望月怀远的情怀中,作曲采用四分音符=56柔板的歌曲旋律,深沉和宽广的前奏结束后,以自由板作为开始,创造情感自由发挥的空间和高远空旷的意境,在遐想意境中,紧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表达了即使有月亮相伴,也难耐自身孤身一人,这么美好的夜晚本应亲人、友人在身边陪伴。音乐基调开始恢复正常节拍和遐想,为全曲情绪做了铺垫,婉转表达了苏轼在仕途中的不如意,含蓄表达了仕途进退两难和生活的无奈,音乐节奏与词语完美结合。歌曲将苏轼的思乡之情与明月相伴的孤独体现的淋漓尽致。
(二)旋律写作超越世俗之美
在诗词的下阕,“转朱阁,低绮户......”皎洁的月光照在无眠而思念亲人的身上,不再是上阕的高远空旷,徒添了月圆人未圆的的惆怅,含蓄表达了人生的无奈和反思,在乐段结构上起着“转”的部分。作曲通过节拍的对比彰显艺术表现能力,节拍的频繁变化给人以新鲜感受,诠释任务心理变换。“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是人生哲理的思索,表达了苏轼接受人世现状,整首词在此得到了转变,整首词由黯然伤神转为对现实的接受,表现出现实的接受和内心无奈。歌词的最后通过但愿人长久奠定整首词的基调,表达现状虽然难以改变,但“千里共婵娟”是对世人的祝福和家人团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