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曲知识梳理课件.ppt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曲知识梳理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 页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代词,指狼 助词,的 介词,用 介词,把 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介词,在 第 * 页 6.重点句子翻译。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2)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屠户往旁边看了看,)看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 第 * 页 (3)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 (4)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第 * 页 7.重点探究。 (1)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次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下定决心,勇敢斗争,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大腿并杀死了它。 第 * 页 (2)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既有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有对屠户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在有高度智慧及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第 * 页 (3)本文以“狼”为题,但并不只是写狼。结合全文,说说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①标题。以“狼”为题,体现了作者的着眼点。②行文。通过屠户心理、行动的种种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狡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③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狼。屠户在文中是作为狼的对立面出现的,其用意不仅仅在于赞扬屠户的机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这一中心。 第 * 页 针 对 训 练 只,仅。 原来。 挖洞。 大腿。 第 * 页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屠户)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第 * 页 3.理解填空。 (1)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通过屠户“遇狼——________——御狼——________”来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2)文中表明作者看法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惧狼 杀狼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第 * 页 4.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屠户与狼的斗争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作者写《聊斋志异》这部书主要是借“狐仙鬼怪”来讽喻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所以作者嘲讽的不仅仅是恶狼,更是借“狼”来讽喻当时社会上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启示: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要善于识破他们的假象,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第 * 页 五、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知 识 梳 理 1.通假字。 其人舍然大喜 ______同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 舍 释 解除,消除。 第 * 页 告知,开导。 知道。 你。 如果;好像。 第 * 页 于是,就。 原因。 伤害。 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知道。 第 * 页 动词,听说、知道 动词,使……知道 名词,太阳 名词,一天 动词,像 动词,如 代词,你 第 * 页 打水浇田 待,等到 挖掘,开凿 国都 讲述 应答,回答 第 * 页 行动,活动 为何,为什么 纵使,即使 聚积的土块 四方 无,没有 第 * 页 代词,指丁氏 代词,指大地 代词,那 第 * 页 助词,的 助词,的 代词,指“穿井得一人”这件事 定语后置的标志 代词,指忧天的杞人 介词,向 介词,表被动,引进动作的施事者 介词,在 第 * 页 7.重点句子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住在国都的人谈论着这个消息,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2)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人询问这件事。 (3)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像这样听信传闻,还不如不听的好。 第 * 页 (4)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又有个人见这人如此忧愁,就为他担忧起来,于是去开导他。 (5)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这气体里活动,为何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第 * 页 (6)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地不过是堆积

文档评论(0)

152****41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