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场危害最大、 最常见疾病之一, 是制约奶牛业发展和危害消费者健康的最
主要因素。 奶牛乳房炎具有发生范围广、 发病率高等特点。 此病与季节、 乳区、 胎次、 泌乳、
营养条件、环境卫生、饲养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据世界奶牛协会统计,全世界约有 50%
左右的奶牛患各种类型的乳房炎。调查表明,在美国,大约有 26.5% 的奶牛因患乳房炎而
被淘汰。在芬兰、挪威、瑞典,因乳房健康问题而淘汰的母牛分别占 35% 、 19% 和 22% 。
而我国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则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规模牧场临床乳房炎
月发病率达 1% ~5% ,隐性乳房炎月发病率达 7% ~ 15% ,因乳房炎淘汰的牛占淘汰牛总数
的 35% 左右,个别牛群发病率甚至更高。另一方面,我国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不同规模
化牧场乳房炎发病率差距较大。 一般在夏季乳房炎高发, 尤其在南方多雨潮湿、 奶牛热应激
严重地区。北方寒冷地区冬季也易造成乳头冻伤而继发乳房炎。 一些养殖水平较高规模牧场,
临床乳房炎发病率能控制在年发病率低于 20% ,而一些散户或养殖水平较差牧场,临床乳
房炎发病率可达年发病率 50% 以上。由于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及淘汰率之高,造成了严重
的经济损失。其中临床型乳房炎只占乳房炎发病率的很小一部分,约 5% ~ 10% , 而绝大部
分是乳汁和乳房无明显肉眼变化,可从乳汁中检出很多体细胞和病原菌为特征的隐性乳房
炎。奶牛乳房炎造成的损失约 70% 是由于隐性乳房炎引起的产奶量下降。由于患牛乳房和
乳汁无明显的可见肉眼变化, 临床上很难被发现, 故常常不被人们所重视, 造成牛奶的卫生
安全隐患。乳房炎不仅影响奶牛产奶量下降、降低牛奶的品质, 还易延长产后发情和配种
时间, 甚至使病牛失去生产性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危害人类健康,其防治问题
已日益为人们所关注。
一、病因
病原微生物是引起乳房炎的主要原因, 奶厅管理、 营养、 环境因素及奶牛本身身体状况
也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1、 病原微生物
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原因是多种病原微生物, 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 无乳链球菌、 停
乳链球菌、大肠杆菌、支原体、真菌、病毒等。较常见的有 23 种,其中细菌性病原 14 种,
霉形体 2 种,真菌和病毒性病原 7 种。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细菌性致病因素可分为两大类: 传染性病原菌, 它们定植于乳腺、 并可通过挤奶过程或
挤奶设备传播。主要病原菌是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支原体等 ;环境
性病原菌, 这些病原存在于污染的垫草、 污秽的环境、定植于乳头皮肤、皮肤的伤口等都是
潜在病原菌。这类病原菌有大肠杆菌、乳房链球菌、化脓性棒状杆菌、梭状芽胞杆菌等。 聞
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国外报道奶牛临床型乳房炎以葡萄球菌、 链球菌为主, 约占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的 74%;
国内鉴定的临床型乳房炎感染的细菌, 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 链球
菌四种,约占 70%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国内某牧场: 81 头临床型乳房炎奶牛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每头奶牛的奶中可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