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3章 动物毒素1 家畜组织中的有毒物质2 鱼类毒素 3 河豚毒素4 贝类毒素5 其他动物毒素1 家畜组织中的有毒物质家畜肉一般无毒,但其内脏的某些腺体、脏器或分泌物中含有激素、病原微生物和其它毒素,会影响人体健康。其中主要有:1.1 内分泌腺毒素1.2 肝脏中的毒素1.1 内分泌腺毒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病变淋巴腺内有毒物质甲状腺激素来源:甲状腺。中毒机制:内分泌、神经、分解代谢功能亢进。中毒表现:潜伏期1-24小时。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胸闷、呕吐、便秘或腹泻、出汗、心悸。预防措施:因其耐高温,一般烹调不易破坏,故屠宰时应,摘除甲状腺,做好检疫。肾上腺激素来源:肾上腺。中毒机制:肾上腺兴奋神经和心血管功能,促进分解代谢,兴奋外分泌腺;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钠水潴留、糖和蛋白质分解。中毒表现:潜伏期15~30分钟。主要表现为血剧升、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四肢与口舌麻、肌震颤;重者面色苍白、瞳孔散大;诱发中风、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等。预防措施:屠宰时应,摘除肾上腺,做好检疫。病变淋巴腺内有毒物质来源:病变淋巴腺。主要有毒物:病菌、病毒、化学致癌物质。预防措施:摘除淋巴腺(禽类法氏囊、全身各部位灰白色或淡黄色豆粒至枣粒大小的“疙瘩”)。1.2 肝脏中的毒素主要有胆酸和维生素A,一般对人体无害。主要是大量和长期食用引起慢性中毒(自修)。2 鱼类毒素鲭鱼中毒雪卡鱼中毒鱼卵和鱼胆中毒其它鱼类中毒鲭鱼中毒来源:经细菌腐败变质的鲭鱼亚目的鱼类(青皮红肉的海鱼)如青花鱼、金枪鱼、沙丁鱼、蓝鱼和飞鱼等。中毒机制:主要是组胺引起胃肠道和支气管平滑肌兴奋,使平滑肌痉挛、气道狭窄,也可促进内源性组胺释放而引起过敏反应。中毒表现:潜伏期约2小时。主要表现呼吸急促、疼痛、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头痛、皮肤潮红或红疹、组织水肿、血压下降、胸闷、心悸、脉数等。预防措施:做好冷冻保存以防鱼类腐败,烹饪时加入食醋。雪卡鱼中毒来源: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海域珊瑚礁周围进食有毒海藻的鱼类(有400余种,主要有梭鱼、黑鲈和真鲷、鳗鱼、鹦嘴鱼 )。中毒机制:是雪卡毒素(一类藻毒素)引起神经系统和胃肠道过度兴奋,其毒性的效价是河豚毒素的20倍以上,且有蓄积性。中毒表现:与有机磷中毒相似(见药理学)。预防措施:避免食用雪卡鱼类。鱼卵和鱼胆中毒来源:鱼卵毒素见于河豚鱼、青海湖裸鱼、狗鱼、鳃鱼、淡水石斑鱼、鳇鱼和鲶鱼等鱼类的卵,鱼胆中毒见于所有鱼胆。中毒机制:鱼胆中毒由胆酸引起;鱼卵中毒是由耐热性较强的鱼卵毒蛋白引起。中毒表现:鱼胆中毒见胆酸中毒;鱼卵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和肝损伤,甚至吞咽困难、抽搐及休克。预防措施:避免食用相应鱼类的鱼卵和鱼胆。其它鱼类中毒鳝鱼血液中的鱼血毒素,一般烹饪温度可以破坏,但不得生食。任何鱼类腹腔内壁上的一层薄薄的“黑膜”,是长期受有害物质的侵袭的腹膜组织,有富集有害物质的作用,不宜食用。3 河豚毒素(TTX)来源:主要为鲀类鱼(河豚鱼,全球200余种,我国有70余种 ),主要存在于其卵巢、睾丸、肝脏、鱼卵、肾脏、眼睛及皮肤中 ;也存在于海洋中的翻车鱼、斑节虾虎鱼(跳鱼)和豪猪鱼等豚科鱼卵、皮肤和肝脏及肌;许多两栖类爬虫如水晰、加利福尼亚蝾螈的皮肤中也含有。TTX毒性比氰化钠强1000倍,蒸煮、日晒、盐腌均不能破坏。 中毒机制:阻滞神经肌肉的钠通道而抑制神经肌肉功能。中毒表现:唇、舌和手指麻木和刺感、恶心、呕吐、说话困难、肌肉瘫痪,甚至知觉丧失,呼吸麻痹、死亡。预防措施:避免食用相应鱼类及麦螺。翻车鱼云斑裸颊虾虎鱼4 贝类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 腹泻性贝类毒素 神经性贝类毒素蓝藻毒素 麻痹性贝类毒素赤潮:毒素来源中毒机制、表现及预防措施毒素来源是被山膝沟藻属的涡鞭毛藻、莲状原膝沟藻、塔马尔原膝沟藻毒化的双壳贝类所产生的生物毒素。自1954年从加利福尼亚蚝和阿拉斯加油蛤中分离到纯的岩蛤毒素后,已有7种有关的麻痹毒素样毒素(PSP)从甲藻和软体动物中分离得到,它们主要是岩蛤毒素(Saxitoxin)、膝沟藻毒素(Gonyautoxin)和新岩蛤毒素(Neosaxitoxin) 。中毒机制、表现及预防措施中毒机制:抑制神经肌肉的功能。中毒表现:从唇至全身麻木和刺感、恶心、头痛头晕、中枢神经和骨骼肌功能紊乱,甚至呼吸麻痹、死亡。预防措施:保护海洋环境,用碱处理染毒的贝类。避免食用赤潮污染时生产的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DSP)来源:为被鳍藻毒化的双壳贝类尤其是贻贝和扇贝所蓄积的生物毒素。它们是脂溶性毒素。 中毒机制:引起平滑肌持续性收缩。中毒表现:以腹泻为主,伴有恶心、呕吐,少数出现腹部疼痛、寒颤。病程可持续3天。预防措施:保护海洋环境。避免食用赤潮污染时生产的贝类。神经性贝类毒素(NSP)来源:是短裸甲藻在细胞分裂和死亡时释放的一组神经毒素,其可毒化贝类及其它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盆景制作工具及材料.ppt VIP
- 会计数字的书写.pptx VIP
- 《GB 38507-2020油墨中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含量的限值》(2025版)深度解析.pptx
- 猪热应激及抗应激策略.ppt VIP
- 二年级数学用乘法解决问题评课稿.docx VIP
- 《卷烟感官评吸技术》试题有答案.docx
- 家长可以VS不可以查看未成年子女的个人信息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docx VIP
-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 数学试题(含解析).docx VIP
- 猪的热应激及抗应激策略.ppt VIP
- rmg系列USZ08超声流量计使用说明书.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