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灰霉病、葡萄霜霉病(1).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业植物病理学》 葡萄病害及其综合防治 1.葡萄主要菌物病害— 教学内容: 葡萄灰霉病、葡萄霜霉病 葡萄菌物病害概述 菌物病害是最为重要的一类病害,其发生特点: • 种类多,为害重,区域分布差异大:白腐病、霜霉病、灰霉病、 炭疽病、黑痘病、褐斑病、白粉病、房枯病、穗轴褐枯病等 • 常发,多发,易流行:风雨传播、再侵染多、温湿度 • 葡萄病害发生与生育期紧密相关:叶、花穗、小果、成果 萌芽期 新梢生长期 开花坐果期 浆果成熟期 落叶期 葡萄菌物病害: • 高湿偏低温病害:灰霉病、霜霉病 • 高温高湿型病害: (1)果实转色期后为害严重的病害:白腐病、炭疽病 (2)主要为害幼嫩部位或绿色组织的病害:白粉病、褐斑病、黑痘病 1. 葡萄霜霉病 • 世界性的病害。尤其在多雨潮湿地区发生普遍、严重。 • 症状特点: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叶柄、花序、穗轴、果柄、 果实等幼嫩组织。正面多角形病斑,反面霜霉状物。 • 穗轴潮湿时病斑产生白色霜霉。幼果被害,病部褪色,变硬下陷, 上生白色霜霉,很易萎缩脱落。果实着色后不再侵染。 • 注意区分葡萄毛毡病:叶正面受害部位隆起,叶背初 期毛毡白色绒毛状,后变褐色。 • 常与霜霉病混合发生。 •病原:卵菌门,霜霉目,单轴霉属 卵孢子,病组织 或病残体越冬 孢子囊 游动孢子,风雨 传播叶背侵入 • 侵染循环:风雨传播,潜育期7-12天,再侵染次数多。 发病规律 • 多雨、多雾、冷凉天气易引致该病的流行: 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适合范围13~28℃,相 对湿度95~100%;孢子囊萌发适宜温度10~ 15℃,要有游离水存在。游动孢子侵入温度 18~24℃,须有水滴存在。 (“露菌病”) • 果园地势低洼、架面通风不良、树势衰弱、偏 施N肥,均有利于病害发生。 • 品种抗性差异大,欧美杂种抗性强、欧亚种次 之 2.葡萄灰霉病 • 全世界病害,俗称“烂花穗”,也是贮藏期最严重病害。 • 症状特点:主要为害花序、幼果与成熟果实。先在花梗和小果梗 或穗轴上产生淡褐色、水浸状病斑,后病斑变褐色并软腐。 • 空气干燥时,感病的花序、果实逐渐 • 潮湿时大量霉层 失水、萎缩,造成大量的落花落果 病原:灰葡萄孢霉 菌核、分生孢 子病残体越冬 Botrytis cinerea 伤口、孔口及幼嫩组织侵入 风雨传播 • 菌核 初侵染 • 有性世代少见 伤口、自然孔口侵入 风雨传播 • 寄主范围广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