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化工安全第五章讲义上 汞(甲基汞) :水俣病(Minamata disease),永久瘫痪、死亡 化工安全第五章讲义上 1968年3月,日本的九州、四国等地区的几十万只鸡突然死亡。经调查,发现是饲料中毒,但因当时没有弄清毒物的来源,也就没有对此进行追究。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完结,当年6-10月,有4家人因患原因不明的皮肤病到九州大学附属医院就诊,患者初期症状为痤疮样皮疹,指甲发黑,皮肤色素沉着,眼结膜充血等。此后3个月内,又确诊了112个家庭325名患者,之后在全国各地仍不断出现。至1977年,因此病死亡人数达几十人,1978年,确诊患者累计达1684人。 多氯联苯(PCB)?米糠油事件 化工安全第五章讲义上 多氯联苯(PCB) PCB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在环境中不易分解。 PCB为脂溶性,所以在水生生物中有生物累积性,某些湖中的鱼体內PCB浓度可高达5~20ppm。 脂溶性之PCB,可以储存在脂肪中并分泌到母乳中。 PCB对酵素具诱发作用,可改变其它化学物质所引起的毒性反应,亦可当做致癌作用中的促进剂。 对免疫功能而言,PCB可使鸡及兔子之淋巴组织萎缩,并抑制许多体液性及细胞性免疫反应。 化工安全第五章讲义上 多氯联苯(PCB)?米糠油事件 因误食含PCB之米糠油。 1977台湾中部地区的米糠油中毒事件。 多氯联苯作为传热介质,自管路中泄露出来,污染了米糠油,。 主要的临床症状是氯痤疮Chloracne) ,并有免疫抑制现象。其它病症包括了: 四肢麻木、咳嗽、无力及眼睛有分泌物。 WHO(1976) 及Japan-US Joint Seminar (1985)对PCB中毒都有详述。 化工安全第五章讲义上 氯痤疮Chloracne) 多氯联苯(PCB)?米糠油事件 化工安全第五章讲义上 第四节 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因素 化学物质的毒性大小和作用特点,与物质的化学结构、物性、 剂量或浓度、环境条件以及个体敏感程度等一系列因素有关。 一、化学结构对毒性的影响 化学物质的结构和毒性之间的严格关系,目前还没有完整的规律可言。但是对于部分化合物,却存在一些类似于规律性的关系。 在有机化合物中,碳链的长度对毒性有很大影响。饱和脂肪烃类对有机体的麻醉作用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强,如戊烷<己烷<庚烷等。对于醇类的毒性,高级醇、戊醉、丁醇大于丙醇、乙醇,但甲醇是例外。在碳链中若以支链取代直链,则毒性减弱。如异庚烷的麻醉作用比正庚烷小一些,2-丙醇的毒性比正丙醇小一些。如果碳链首尾相连成环,则毒性增加,如环己烷的毒性大于正己烷。 化工安全第五章讲义上 分子结构的饱和程度。不饱和程度越高,毒性就越大。例如,二碳烃类的麻醉毒件,随不饱和程度的增加而增大,乙炔>乙烯>乙烷。丙烯醛和2-丁烯醛对结膜的刺激性分别大于丙醛和丁醛。环己二烯的毒性大于环己烯,环己烯的毒性又大于环己烷。 分子结构的对称性和几何异构。一般认为,对称程度越高,毒性越大。如1,2-二氯甲醚的毒性大于1,l-二氯甲醚,1,2-二氯乙烷的毒性大于I,1-二氯乙烷。芳香族苯环上的三种异构体的毒性次序,一般是对位>间位>邻位例如,硝基酚、氯酚、甲苯胺、硝基甲苯、硝基苯胺等的异构体均有此特点。但也有例外,如邻硝基苯甲醛、邻羟基苯甲醛的毒性都大于其对位异构体。对于几何异构体的毒性,一般认为顺式异构体的毒性大于反式异构体。如顺丁烯二酸的毒性大于反丁烯二酸。 化工安全第五章讲义上 有机化合物的氢取代基团对毒性有显著影响。脂肪烃中以卤素原子取代氢原子,芳香烃中以氨基或硝基取代氢原子,苯胺中以氧、硫、羟基取代氢原子,毒性都明显增加。如氟代烯烃、氯代烯烃的毒性都大于相应的烯烃,而四氯化碳的毒性远远高于甲烷等等。 在芳香烃中,苯环上的氢原子若被甲基或乙基取代,全身毒性减弱,而对粘膜的刺激性增加;若被氨基或硝基取代,则有明显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的作用。苯乙烯的氯代衍生物的毒性试验指出,其毒性随氯原子所取代的氢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加。具有强酸根、氢氰酸根的化合物毒性较大。芳香烃衍生物的毒性大于相同碳数的脂肪烃衍生物。而醇、酯、醛类化合物的局部刺激作用,则依序增加。 化工安全第五章讲义上 二、物理性质对毒性的影响 1.溶解性 毒性物质的溶解性越大,侵入人体并被人体组织或体液吸收的可能性就越大。如硫化砷由于溶解度较低,所以毒性较轻。氯、二氧化硫较易溶于水,能够迅速引起眼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的损害。而光气、氮的氧化物水溶性较差,常需要经过一定的潜伏期才引起呼吸道深部的病变。氧化铅比其他铅化合物易溶于血清.更容易中毒。汞盐类比金属汞在胃肠道易被吸收。 对于不溶于水的毒性物质,有可能溶解于脂肪和类脂质中,它们虽不溶于血液,但可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类脂质结合,从而表现出明显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