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翘楚马公愚.docx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氏翘楚马公愚 打开文本图片集 马公愚出身于具有200多年历史的书画之家,家学渊源再加天赋和勤奋,使他成为马氏一门的翘楚,马公愚真篆隶草行备体皆备,篆刻、绘画和诗文都有相当造诣。在家国动乱,国难当头的岁月罩,他忧国忧民,作为一介书生,淡泊自守,决不与敌伪同流合污。他的书法艺术,在马氏一族,堪称一座突起的高峰,同时叉是承上启下的桥梁。马公愚终身从事书画艺术,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专科学校书法教授、大夏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美术会理事、中国画会理事、中华艺术教育社常务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文史馆馆员等职。留下了《书法史》《书法讲话》等书学专著,及《公愚印谱》和《耕石蒋杂著》。 马氏翘楚 马公愚(1893年一1969年),名范,初字公禺。后改公愚。浙江永喜(今温州)人。马家为永嘉望族,世代以诗书画和古琴、医药传家,远祖马蔚霞是道光戊子解元,这位解元与他的兄长马香霞还有孙儿马元熙以书画技艺为八称道。马元熙及儿子马寿洛更是擅长医道,善弹古琴,至今,马家还留有元熙镌刻的“琴画传家二百年”和“须知我是爱琴者,一生无日不弹琴”等印章。马寿洛育有二子,长子马孟容,次子马公愚。 马公愚生于传统文化深厚的家庭,长在注重历史传统的温州,加上他身体健壮,精力过人,开朗活泼,善于接受新事物,乐于接纳新思想,因而一生步履从容。在书法艺术方面,孜孜注重于汲卉,广取博收,不滞不泥,融会贯通,酿成一派高雅整饬、雍容大度的书风。一匹千里宝驹,从温州地界上腾空跃起。 1905年,马公愚在温州府学读书,楷行临池已经初具功力。一次,创建该校的经学大师孙诒让亲临训导,见到马公愚的书法习作,十分赞赏。对他勉励有加,要他上溯三代,争取从书法艺术的源头篆籀上多下功夫,成为金石学家。孙氏寥寥数语,口口击着年仅12岁的少年的心,从此,马公愚的目光专注于秦汉三代的古文字。努力在金石学的道路上探索、迈进。1909年,他考入浙江高等师范学堂,拜见了马叙伦、张宗祥等一批成就卓著叉有新思想的老师,年轻的马公愚眼界渐趋开阔。 马公愚牢记孙诒让的训导,直取石鼓文、秦代刻石和周代钟鼎等长铭重器《大孟鼎》和《毛公鼎》。这里引录他临习的两件石鼓文,前者落款“孟嘉仁兄法家正之,马公愚时客海上”(红笺),后者落款“孟嘉学兄大雅属,永嘉马公愚”,阅读之后,可以感受到一派雄厚静穆之气,也融汇了权量诏版的秦朝小篆的些许真面目。还有一件临《颂鼎》的金文(昆仑堂藏品),此鼎属于西周晚期青铜器,大篆中最为成熟的作品,是后人临习金文的最为理想的范本。三件临作,正是马公愚踏踏实实,循序渐进的足迹,都作于定居上海前期,估计在1930年至1932年之间,马氏年且不惑,篆籀诸体那整齐严肃的主导风格已基本形成。 马公愚的书法,临作占了相当的比重。本文引录了他一件真书和三件行书。行书中一件落款“辛未夏6月,马公愚时客海上”,有明确的年月(1931年),临张华的那件真书和另外两件行书,感觉也都在20世纪30年代。真书有“张华原志铭”,经查,原来就是西晋撰写《博物志》的那个张华,是他为“燕四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恒州司空尚书左仆射”所写的墓志铭。至于“酉晦华荫”和“画堂流采”也都源于汉魏两晋的纂志。 “缪篆屈曲”那一幅,马氏阐述了屈曲缠绕的缪篆,认为仍可属隶书范畴,同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不尽相合,这是马公愚研究文字学的心得。记得邓散木在《篆刻学》上编第一章“篆书的演变”中也有类似的观点:“缪篆,所以摹印也,颜师古曰:‘缪篆谓其文屈曲缠绕,所以摹印章也。’……篆圆而印方,以圆字入方印,加以诸字团聚,疏密互异,故稍变小篆之形体,使之平直方正,变篆之形式,而不变篆之义法,近隶之结体,而不用隶之挑磔,缪篆之义,尽于此矣。”马、邓二人的观点相当一毁。 观赏上述墨迹,感觉马氏各体书作风格比较统 ,都以工稳厚实为特征,基本忠于古人碑帖本来面目,用笔沉着,粗壮雄强,特别是篆、楷,还有隶书那一类静态书体,更显力度。当然也有挑剔者认为,马公恩的书法。“较少融入己意,用笔沉着,但乏飘逸之致,结构平实,却少空灵之姿,显得单调,欠缺变化”“书篆则笔笔篆味,写楷则笔笔尽稭意,来能旁参它法,化成一片”(四川大学出版社《近现代百家书法赏析·马公愚》)。见仁见智。在所难免。 本文录有另外一件行书,落款为“七十七叟马公愚书”。20世纪40年代开始,马公愚的书迹开始署上年龄,不过,48岁那年,他因为听信星相家之言,虚增了3岁,签署为51岁。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把马公愚的生年上推到了1890年的原故,就连他的儿媳也出现了这样的失误。考虑到虚增的3岁。再考虑到吴地习惯上以虚岁计,那么这件作品应当作于74虚岁,即1966年。这件行书,碑帖并重,深得右军父子神韵,也有李

文档评论(0)

w1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