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民国陶刻名家初探.docx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宜兴紫砂民国陶刻名家初探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上世纪30年代,宜兴紫砂业掀起了制壶与陶刻的高潮。一些陶刻的名家高手们在紫砂茗壶上或书法或绘画,书画高雅刀法遒劲,山水人物法度严谨,茗壶名刻相得益彰,形成了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独特的民国紫砂艺术,增强了紫砂茗壶的艺术魅力,深得民国上层人士的青睐。“壶随字贵,字依壶传”,故当时名家刻陶的工价要比制作茗壶的壶坯价格高。 民国壶陶刻的落款一般要受到陶商与店号的制约。壶上署款以陶刻艺人的名号与店号为主,有些落款十分混乱,随意性很大,如一人用多款,几人共一款,故相当一部分署款现在无法考证具体作者。 民国壶中,署款最乱的有三款:“陶”、“石如”、“石生”,现说明如下: 在民国的吴德盛公司里,“陶”,“企陶”是几人共用名款,店主吴汉文用,蒋永西用,任淦庭也用;民国壶上的“石如”款原为陈和大的名号,但上世纪30年代陈经耕也用过“石如”款,40~50年代范泽林也用过;民国壶上的“石生”款原为蒋永西的名号,但民国的陈经耕、范泽林也用过“石生”款,建国以后至文革,赵炳生也用过“石生”款(赵炳生,1930年生,宜兴紫砂工艺厂陶刻班班长)。 因民国陶刻落款的不确定性,一般壶友很难弄清这些陶刻名号背后的名家高手。笔者收藏研究民国壶多年,对陶刻中一人多款及几人共用款也十分困惑。本文从沪宁杭三位著名紫砂藏家许四海、沙志明、李长平,以及国内馆藏、台湾珍藏及笔者自藏的民国壶中,整理分析,探求民国陶刻名家高手们的师承关系,陶刻风格以及艰辛的从艺之路,并列出表格,可使广大壶友对他们的名号、职务、师承一目了然,从玩赏中品味陶刻文化,从收藏中延伸壶艺传承。 一、韩泰(1864-1926年),号南林、南陵氏、家羽后身,清末民初陶刻名家,宜兴城南人。 韩泰出身碑刻世家。他上中学时就与当时的宜兴著名金石书画家卢兰芳、紫砂实业家胡汉文结为好友。民国初年,韩泰被艺古斋的紫砂实业家赵松亭聘为技师,专门从事紫砂陶刻。他发挥碑刻的特点,把金文、篆文、钟鼓文及青铜器上的纹饰巧妙地运用在陶刻上,使他的陶刻作品古色古香,风格独特,深受客户喜爱。 1920年以后,韩泰受聘于宜兴吴德盛公司,担任陶刻技师,其间他的作品笔力雄健,刀法老辣,而署款由吴汉文所定,至1926年病逝,享年52岁。其传器有圆腹提梁壶、大圆壶、鼓腹壶以及仿古尊、仿古鼎、仿古等。 紫砂博古砂暖碗(图1),南京博物院藏,铁画轩出品,韩泰刻。此碗器形为仿古,主面以琢地法陶刻“秦命丞相作颂功德”,落款为:“秦碑文八字,南陵刻”,肩部刻有“慕唐集中有此碑,南林”。 二、邵云如(1888-1937年),号北岩、北研、筠如,又号北茗、严如、逸然轩主、半山房主,清末民初陶刻专业的开山宗师,宜兴上袁人。邵云如的先祖邵敏展北宋时期与苏东坡同窗,苏东坡晚年曾被邵敏展邀至宜兴邵家,共创“海棠院”。邵云如是清末紫砂名家邵大赦的第三子,清嘉道壶艺巨匠邵大亨的侄子,家传壶艺,渊源深远。 邵云如自幼读经书习书画,为他以后的陶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年后与卢兰芳、韩泰结为挚友。1900年,经邵云如介绍,卢兰芳收陈少亭(1901年)、任淦庭(1905年)为徒。但卢常去上海从艺,只能宜兴上海两地奔波,故授徒时间较少,这时邵云如担起辅导陈、任两人的责任,对陈少亭、任淦庭的成长有伯乐与培养之功。1916年,邵云如任宜兴省立陶业工厂技师。同年,邵云如将近现代书画大师徐悲鸿的名画《仓颉》,在紫砂陶板上用彩釉彩绘成功,并获得1600元大洋的稿酬。他把这笔钱全部赞助了徐悲鸿,作为他考察日本的费用。1919年,邵云如任宜兴利用公司技师,并为陶工传习所培训艺徒。这时邵云如的陶刻作品文气芊芊,优雅潇洒,文心刀法已达巅峰之态。 明清以来,邵家壶艺源远流长。艺分两支,有的制壶见长,如邵大亨,有的陶刻出色,如邵二泉,在从艺的同时还有擅长经营的,如邵大赦。邵云如深得家传,他既是陶刻名家,也是管理干才。民国初年,邵云如曾任宜兴阳羡紫砂陶业公司的经理,为宜兴紫砂业的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1937年,辛劳一生的邵云如病逝,享年49岁。其传器有觚菱提梁壶、大柿壶、笔筒等。 紫砂六方壶(图2),台湾藏,铁画轩出品,范大生制,邵云如刻。壶的主面刻有行书:“红炉炊霜枝,越瓯斟井华,滩声起鱼眼,满鼎漂清霞。”落款:“庚申(1920年)春日节录季群玉诗,北岩氏镌。”副面刻有高士煎茶图。全壶陶刻舒缓俊秀,刀法练达,高士飘逸,古意盎然,是邵云如的传世珍品。 三、陈少亭(1885-1960年),字颖川,号羽林逸人、於陵子,清末民初陶刻名家,宜兴西乡人,近现代陶刻大师任淦庭的师兄。 陈少亭出身陶艺世家,其父陈伯亭为清末紫砂陶刻名家,善制壶,精陶刻,并

文档评论(0)

w1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