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血栓性静脉炎 原因:血管血栓形成 1.反复穿刺 2.穿刺不当,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形成栓子 3.封管技术不当,造成血栓形成 预防: 熟练穿刺技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掌握进针速度与角 度,避免损伤静脉内膜、理解并掌握封管技术 静脉炎的分级和分类有利于进行区分、记录、管理及追踪 * 临床表现 输液引起的静脉炎首先是局部症状表现为局部不适或有轻微疼痛;进而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并出现沿静脉走向条索状红线,按之可触及条索状硬结,严重者穿刺处有脓液,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 临床表现 渗透压高的药物 开始肿胀、疼痛 、红润约8-12h呈灰白色或皮下出血,2-3天呈暗紫色 黑色 血管活性药 数分钟至2-3h局部红肿或苍白或红白相间呈条纹状 刺痛 烧灼痛 约8-10h变性坏死 化疗药 当即或数分钟内刺痛感 根据毒性不同数分钟至数小时变性坏死 局部红润 苍白灰白继之黑红 紫黑 黑痂形成或继发感染 * 静脉炎分级 按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制定的标准,根据患者表现出的最严重的症状进行分级,静脉炎分五级。 0级—没有症状 1级—输液部位发红,有或不伴疼痛 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条索 状物形成,触摸到条索状静脉 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 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静脉1英寸 (2.5cm),有脓液渗出 * 临床分型 根据静脉炎发生的时间及症状,国内分型: 红肿型:静脉周围有红肿,沿静脉走向发红,触痛明显; 硬结型:沿给药的静脉节段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 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的肿胀,形成淤斑达皮肌层。 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 * * * * 静脉炎导致的不良后果 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延长 增加治疗费用 病人满意度下降 医患投诉 * 法律、法规!!! 我国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规定: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儿童大于体表面积5%,属于四级医疗事故。 * INS静脉炎发生率标准计算公式: 发生静脉炎的例数/ 外周留置静脉导管的总例数 INS规定外周短期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 5%或小于5%的范围内 * 静脉炎的预防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苦练基本功, 提高穿刺成功率。 血管的好坏是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之一。因此, 选择血管时选择弹性好, 回流通畅, 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 避免多次穿刺。血管管径越小,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越高。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和滴速,对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先输、慢输, 避免短时间内血管内药物浓度太高而刺激血管壁; 而刺激性小的药物, 平衡液应后输, 则可避免刺激性药物滞留在血管内而致静脉炎。 * 静脉炎的预防 对强刺激性药物,病人初次用药时,应做好健康教育、消除恐惧、着重指出药物的刺激性,注射部位疼痛或有异常感觉及时告知护士,不要强忍受,造成组织坏死。 签写特殊用药护理告知书。 加强责任心 护理告知 * 静脉炎的预防 应用化疗药应选择血管管径粗直、弹性好、易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