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古诗鉴赏答题.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关键词类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序。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该词在结构上所取的作用。 (3)该词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四、鉴赏语言型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辽宁)。 蝶 恋 花 苏 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四川)。 夜 归   周 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答案](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燐”“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2)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四川)。 夜 归   周 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答案](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燐”“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2)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五、评价、比较观点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开放题型,答题要选择一面作答,切忌两点兼顾。回答“喜欢本诗”要紧扣诗的内容、情感、艺术效果分条作答。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好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规范古诗鉴赏答题 提问方式 7. 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6.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5.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4.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   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 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分析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变化。 1. 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简析诗中作者的形象。你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 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答案]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惟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了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

文档评论(0)

138****28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