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 “发榜季 ”, “为什么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无缘 ”的争论,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对此,英国广播公司 10 月 9 日报道称,中国人可以说有很强的 “诺奖情结 ”。今年诺贝尔奖预测获奖的名单中出现了四位华人面孔, 得到了中国媒体的广泛报道。报道都特别提到其中两人是在中国国内受过大学本科教育, 改革开放之后出国留学,做出了出色成绩。但是,诺贝尔奖揭晓后,四 位华裔科学家没有获奖。中国媒体报道纷纷表示遗憾。然而,即使他 们四人这次获得了诺奖, 也是在国外研究的成果, 不能说是中国科学研究的骄傲。
诺贝尔奖建立 100 多年来,虽然偶尔也有华裔科学家登上领奖台,但至今没有一个中国本土的科学家获此殊荣。 这种状况也不断引起中国国内的讨论和反思。早在 1996 年,中国科技界的权威性报纸
《中国科技报》就曾发表一篇文章,探讨这个问题。文章作者的结论 是,中国未能赢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是中国科学政策上的偏误造成, 即科技政策上“重术轻学” 。曾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的经济学家张炜在采访时表示,中国出不了诺贝尔科学家是体制出了问题: “中国目前的体制还是没有以科学家、 以科学为本位, 而是官本位。 无论是资源的分配还是社会上对他们的承认, 都是引导着科学家朝官本位的方向走。这就分散了许多科学家的精力。 而且,在中国是科学家为官员
服务,而不是官员为科学家服务。 这是一个最直接的原因。 ”他还说,每个中国科学家背后都有好几个领导在领导着他。 申请经费要找这些
官员,他要得到这些官员的支持,否则很难做出成果。很多在海外学
官员,他要得到这些官员的支持,否则很难做出成果。很多在海外学
有成就的科学家回到中国, 希望用中国的资源为中国做些事。 结果发
现要花费很大精力搞人际关系。 不得不做一些官员喜欢的工作。 被迫
参加一些与科学无关的工作。中国的问题是,从小到大的教育,妨碍
创造性思维。 这种做法毁了两代人。 因此从这两代人中要产生有创意
的科学家难度极大。
由此看来,中国本土难出诺奖科学家也同中国体制所鼓励的思维方式
有关。中国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教育,提倡的都是“寻求正确的答
案”,而不是鼓励学生按照他们的兴趣创造性地提出问题。
中国国内
有一种说法,认为诺贝尔奖的评选存在意识形态偏见, 也有说诺奖“重
欧美轻亚洲”。
2014.10.1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9年中国洋酒行业概览.pptx
- 高中生物论文15篇.docx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河南省优质课课件).ppt
- 中国古典园林与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之差异.doc
- 中国国防PPT课件.ppt
- 中国和世界历史时间轴.docx
- 中国加入WTO利弊分析.docx
- 中国近代翻译史-ppt课件.pptx
- 中国科技发展与“诺贝尔”科学奖.doc
- 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20210314123044).pdf
-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周测物理试题(325)扫描版含答案.doc
- 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扫描版.doc
- 河南省六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3月)理科综合扫描版含答案.doc
- 四川省高三全国Ⅲ卷冲刺演练(一)文综地理试卷扫描版含答案.doc
- 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考文综试卷扫描版含答案.doc
- 甘肃省靖远县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扫描版含答案.doc
- 问题导学法在办公场景中的实施策略及效果评估.docx
- 退休后的个人品牌打造与传播策略.docx
- 问题解决在办公流程优化中的应用.docx
- 问题导向的办公环境创新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