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辨证法课程论文
- PAGE 10 -
中国科技发展与“诺贝尔”科学奖
摘 要:本文围绕2011年诺贝尔科学奖的颁布,从诺贝尔奖上分析当前中国科技发展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个人角度,对之加以分析,同时提出一些相关的见解和措施。目的在于解决从诺贝尔奖上反映出中国科技发展上的诟病,缩小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
关键词:中国科技发展 诺贝尔奖 体制问题 创新
2011年10月5日,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舍特曼(Daniel Shechtman)因发现“准晶体”而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以及1000万瑞典克朗(约146万美元)的奖金。诺贝尔化学奖评审委员会认定,舍特曼发现准晶体从根本上改变了化学家们对固态物质的构想。准晶体是一类不具备晶格周期性,却显有序性的固态材料。与此同时,曾被媒体吵得沸沸扬扬得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有可能获得这一奖项,但最终揭晓时,结果是没有中国人获奖。
中国作为有着五千年文明史和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泱泱大国,却在诺贝尔三大科技奖设立100多年来,不曾有人问鼎这一奖项。不仅如此,而且有距这些奖项更加遥远之感。浏览各大门户网站刊载的相关新闻和文章,未见“大家”理性深入、振聋发聩的扛鼎之作,更多的却是满不在乎的评论,甚至认为诺贝尔奖的评选无客观公正可言,有人还说“诺贝尔奖正在成为学术鸦片”,对颁奖方和获奖者均颇有微词,并竭尽调侃之能事。这里我想首先说的是诺贝尔三大科技奖的客观性不容置疑,尽管诺贝尔文学奖有时难免不受意识形态影响,诺贝尔和平奖在评选过程中则往往受政治等因素左右,以致诺贝尔文学奖特别是和平奖常常被广为诟病,和平奖对中国甚至屡次戏弄,严重伤害过中国人民的感情,但我们不能因此怀疑诺贝尔三大科技奖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因为我们无法否认,整个近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所有学科几乎都由美国和欧洲国家科学家、经济学家创立,我们目前生活中的几乎所有现代元素也均来自欧美。2006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五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上,全程参与我国《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的研究和编制以及《配套政策》制定工作的我国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副司长胡志坚博士含泪作报告称:我国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创新性成果是0,在应用研究方面的创新性成果也是0;在技术研究方面有些创新成果,但技术创新的专利数量不及一个菲利普公司多。我国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事实上是在“阅读”国外的成果,可就连阅读的速度竟也远远跟不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创新的速度。这多么令人痛心,任何科学知识积累不够、科学研究时间不足、缺乏科学家群落、缺乏科学人才识别和甄选机制等,在这个残酷的事实面前都成了苍白无力的开脱。
中国无缘诺贝尔三大科技奖的状况事实上已经给中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也许不少人会说,“拿来主义不是很好、很便捷吗;让他们研究,我们引进、消化、吸收就是了,何必费那么大劲儿。”且慢,从第一次“西学东渐”开始,我们已经“拿来”、“引进”400多年了,且不说核心技术能不能“拿得来”和“拿来”、“引进”的代价,单“知识产权”的保护,就能使人家长期处于先进和强势地位,再加上各种标准、规则的制定权和世界事务的“话语权”,这些足以使中国永远处于“跟班”地位,且处处被动,处处受制于人,长此以往甚至有亡国灭种之虞,何况国际反华势力肢解、瓦解中国已经是我们面临的现实威胁。所以凡是关心国家前途和未来的人,都应该高度关注这个问题。在这里,我想说的是,诺贝尔奖固然神圣,但从诺贝尔奖的设立以及颁发来看,我们自己真的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制度问题。
我们的初等教育,为的就是分数,为的就是考试,其终极目标就是为了高考。这样的应试教育,的确能培养扎实的基础,但也抹杀了我们的创造性。我们的高等教育(也就是大学教育),为的就是钱,读很多书,考很多证,就是为了以后能找份好工作。而且大学的衙门化问题严重。人人都向钱看,还有什么心思去搞科学研究?况且我们对创造性的培养根本就不足,那还凭什么指望我们的大学生能研究出什么来?我国的研究经费的分配又向其项目的‘钱途’看,对于要研究很久才出效益的项目一般不怎么感冒。那还凭什么指望我们能研究出什么来?所以说,我们的人才到了外国的体制下,就能很好地发挥我们的专长,因为他们在国内接受了很好的基础教育,到了外国,有配合的体制和制度下,就能研究出成果来。能拿诺贝尔科学奖就不怎么出奇了。现在拿诺贝尔科学奖的,都是“海外华人”,“本土华人”至今还没有。所以,自己的问题就要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要埋怨外国对我们有偏见。如果外国有偏见就不会有”海外华人“获奖了。虽然中国的科技水平发展蒸蒸日上,取得了许多重要科技成果,这样能为中国人获诺贝尔奖奠定了基础,杨振宁先生说过:“中国本土出生、成长,并在本土出成果的科学家要获得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9年中国洋酒行业概览.pptx
- 高中生物论文15篇.docx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河南省优质课课件).ppt
- 中国古典园林与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之差异.doc
- 中国国防PPT课件.ppt
- 中国和世界历史时间轴.docx
- 中国加入WTO利弊分析.docx
- 中国近代翻译史-ppt课件.pptx
- 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20210314123044).docx
- 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20210314123044).pdf
-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周测物理试题(325)扫描版含答案.doc
- 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扫描版.doc
- 河南省六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3月)理科综合扫描版含答案.doc
- 四川省高三全国Ⅲ卷冲刺演练(一)文综地理试卷扫描版含答案.doc
- 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考文综试卷扫描版含答案.doc
- 甘肃省靖远县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扫描版含答案.doc
- 问题导学法在办公场景中的实施策略及效果评估.docx
- 退休后的个人品牌打造与传播策略.docx
- 问题解决在办公流程优化中的应用.docx
- 问题导向的办公环境创新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