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由相渗曲线推导含水与含水上升率关系公式名师精编资料汇编.docx

最新由相渗曲线推导含水与含水上升率关系公式名师精编资料汇编.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由相渗曲线推导含水与含水上升率关系公式 1.根据油水两相渗流的达西定律,在不考虑毛管力和重力的情况下,含水率的公式为 f w 1 ( 1) k ro 1 w k rw o 得到: kro 1 f w o k rw f w w 根据: k ro ae bs w k rw 那么: k ro ae bs w 1 f w k rw f w 从而: s w 1 ln o 1 b a w 求导得: ds w 1 1 df w b f w 1 f w 所以: df w bf w 1 f w ds w 2.由 R 1 B oi 1 s w B o 1 s wc 求导: dR B oi 1 ds w B o 1 swc o 所以: ds w B o 1 swc dR B oi 3.由式( 6)和式( 9)  o w f w f w  (2) 3) (4) 5) (6) 7) (8) (9) df w df w ds w bf w 1 B o 1 swc dR ds w dR f w Boi 所以,得出含水上升率与含水率的关系为 df w b Bo 1swc f w 1 f w (10) dR B oi 注水开发油田 Boi ≈Bo 则式( 10)可化简为: df w b 1 swc f w 1 f w (11) dR 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式推导 由( 7)式 R 1 Boi 1 sw 1 1 sw swswc Bo 1 swc 1 swc (12) 1 swc 得出 sw 1 s wc R s wc (13) 则由( 4)知 sw 1 ln o 1 f w 1 swc R swc (14) b a w f w 所以 f w a 1 (15) w e b 1 s wc R s wc 1 o 式中: oi 、Bo 分别为原始和任一压力下的原油体积系数; B--------- ro、krw 油、水的相对渗透率; K--------- fw---------------- 含水率,小数或百分数; swc-------------- 束缚水饱和度,小数或百分数; s -------------- 含水饱和度,小数或百分数; w μo、μ w------- 地下油、水粘度, MPa· s; R---------------- 采出程度,小数或百分数; 备注:按《油藏工程基础》 (郎兆新主编)第 243 页内容 定义 定义无因次采油指数和无因次采液指数为有因次的采油采液指数除以油藏初始时刻无水采油期的采 油指数,其值应该等于产油量或产液量除以初始时刻的产油量。 无因次采油指数的大小只与油水相对渗透率有关,而无因次采液指数却与毛管力、启动压力、重力油 水相对渗透率和水油粘度比有关。 无因次采出指数 水驱开发油藏油井生产能力、采油和采液指数的变化与油层物性、流体物性以及生产条 件有关。在不同条件下,油井的采油和采液能力可能很大。但其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 以相对渗透率曲线为基础的理论计算可找到油井采油指数和采液指数随含水的变化规 律。根据达西定律,可得无因次采油指数和采液指数随含水的变化关系式。 依据以下公式: Jo K ro o J L K ro K rw w f w 1 o )(kro / krw ) 1 ( w / 式中: o:无因次采油指数; L :无因次采液指数;Kro: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油相相对渗透率; Krw :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水相相对渗透率; f w:含水率; μo/μw:油水粘度比; Sw:含水饱和度。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 *** 区块的无因次采油(液)指数随含水的变化。 存水率与采出程度之间的关系 R AS DS R ES 1 e m (3.27) 其中: R—采出程度,小数; ES—累积存水率,小数; A S、 DS —与油水粘度比有关的经验常数,小数。 A S、 DS 有由下面表达式确定: D S 6.689 (3.28) 0.168 ln R AS 5.854 (3.29) ln R 0.0476 根据已知的油水粘度比,分别按( 3.28)、( 3.29)式求出 A S 和 D S 值后,代入( 3.27)式后,可估算出 该油田理论存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当油田累积存水率达到经济极限存水率 ESL 时,由确定出的具体油 藏的采出程度计算表达式可以获得油藏的最终采出程度 Rm。 由于油田开发中的地质因素的非均质因素以及人为非均质开发的影响,使得“实际存水率和采出程度 曲线”与“理论存水率和采出程度曲线”的曲线形态不一致,从该特征可以反映出注水开发效果的好坏。 我们特采用“由实际存水率数据与采出程度关系 ”与“由油藏地质

文档评论(0)

lyf6679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