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作文禅理故事素材大全
唐代时,有参学禅法的僧人不远千里,来到河北赵州观音院今柏林禅寺。
早饭后,他来到赵州禅师身前,向他请教,“禅师,我刚刚开始寺院生活,请您指导我什么是禅?”
赵州问:“你吃粥了吗?”
僧人答:“吃粥了。”
赵州说:“那就洗钵去吧!”
在赵州禅师话语之中,这位僧人有所省悟。
赵州的“洗钵去”,指示参禅者要用心体会禅法的奥妙处,必须不离日常生活。这些日常的喝茶吃饭,与禅宗的精神没有丝毫的背离。
有一位比丘,心常被外境牵动。
佛陀就告诉他修行方法:“比丘啊,你的心容易散乱,都是因为没有把‘死’字放在心头,如果你能知道人生无常,一切外境都不能诱惑你了。”
国王听到了佛陀的这番话,有些不相信,就准备找机会试试。
正巧,国中有个人诽谤比丘,当众发表高论:“比丘也是人,身虽出家,难道就不贪恋五欲之乐吗?”
国王把他捉来,以侮辱圣者的罪名要判他死刑,但又告诉他:要想免罪,就得端着满满一钵蜜,在集市上转一圈,如果一滴都不滴出来,就赦免他,否则,死罪难逃。
国王事先在集市路旁布置了许多歌舞伎乐,琴声悦耳,美女如云,见闻者无不动心。
罪人拿了一钵蜜走过集市,因为心中有个“死”字,战战兢兢,唯恐钵中的蜜滴出来。
等他走完集市,国王问道:“你在街上听到什么声音了吗?”
“没有。”罪人回答。
“你看见什么人了吗?”
“没有。”
“街上的歌舞伎乐你怎么没听到呢?”
“启禀大王,我端着满满一钵蜜,滴一滴出来就要死,我把死记在心中,没注意周围的动静。”
国王若有所悟,说:“佛陀说得不错,把‘死’字放在心头,知道人生无常,那么,一切声色都不能诱惑人了。你说比丘也是人,这固然不错,但他们知道世事无常,生必有死,哪里会贪恋五欲呢?”
罪人也深有感悟,从此不再谤僧了。
业乃诸事起因之一,并且显示出所做与所受之间的关联。
佛住世时,印度有一对老夫妇,生活十分穷苦,只靠一小块田地聊以饶糊口。
一天,他们感觉到自己越来越老,离死越来越近,应该利用为人的宝贵机会,在去世之前做一件积达福德和增长觉慧的事。
他们商量如何做最为妥当。碰巧舍利弗佛陀最有智慧的弟子之一就住在附近。于是他们决定邀请舍利弗尊者到他们的家中接受午餐供养,然后在舍利弗面前祈祷,以得其加持。
于是,这对老夫妇做好准备,请来舍利弗,以午餐供养,陈述所愿,并且得到舍利弗的加持。
事后一切如常,只是当稻米成熟,他们也像别人一样去收割时,却发现他们那一小块稻田所产的根本不是稻米,而是纯金。
不久,人人都在谈论金稻田,这件奇闻很快就传到信佛的着名印度国王阿闪世耳中。他自言自语地说:“这完全不应该。我是国王,我应该是那块地的主人。”
于是他立刻命令大臣没收老夫妇的土地,而将另一块同样大小的稻田赐给他们。
阿闪世王的使者奉旨前往,找到了老夫妇,叫他们搬到另一块土地上去居住。但是这样一来,没收的金谷又变成稻米了,而在老夫妇移居的那块新地上的稻米却又变成了黄金。
获悉此情,国王说:“去,再照样做一次,把金米没收。”
这样连续做了七次,每次当使者没收了老夫妇的地,而把另一块给他们时,都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国王得米,老夫妇获金。
七次过后,人们特别想知道这件奇怪的事情的缘由。于是他们去见佛,把情形描绘一番,佛听后,为他们解释了老夫妇今生做功德与其今生得果报之间的业缘。
六度万行,“布施”为首。布施如同在田地播种,因缘和合时,就会开花结果。然而,发心布施要有智慧,若能以清净心供养三宝,如同在沃土播种,果实必定丰硕肥厚。三宝是度脱众生舍离老、病、死海之坚牢船,以清净心、恭敬心、欢喜心供养三宝,令正法久住,必能为自己及大众开创光明的未来。
供养财富不仅是种福田,更重要的是断除贪心的修炼。物质财富的供养,不在质量和数量,重在无私的诚意。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