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PAGE 页 共 NUMPAGES 页
《望海潮》点染手法分析
清朝文艺评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所谓“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烘托渲染所点明的情感。在词中,点笔和染笔通常是紧密相连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是柳永歌颂钱塘一地的“形胜”与“繁华”之美的慢词。纵观全词,作者除铺叙、互文和对仗之外,还运用了点染的表现手法。
点笔之一:“形胜”“繁华”o徐培均先生这样评价这首词:“东南形胜”三句运用“点”,点明杭州“形胜”“ 繁华”特点,“烟柳”以下多角度、多层次的描華渲染杭州的“形胜”“繁华”,堪称“工笔重彩”的传世佳作。这段话正是对本词点染手法运用的理论性表述,也是对本词点染手法表达效果的充分肯定。词的上阕首先总的概括了“钱塘”印象:“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读来仿佛身临其境,有一种居高临下、杭城全景-览无余之感给了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词人紧接着连续用了三个场景非常紧凑地渲染杭城的都市“繁华”,即.上阕截取杭城的街巷河桥之美、郊外江堤猛浪、人民生活富足三个方面的细节描写,是为上阕“形胜”“繁华”三方面内容的染笔。在鉴赏角度上形成了视觉转换、动静结合、远近高低景物色对 比等方式的渗透,着力渲染杭城“形胜”之极、“繁华”之盛,展现出一幅热闹又宁静的市郊生活画面。
笔之二:“清嘉”。下阕作者把笔锋转向了对西湖风影的刻画,“清嘉”即秀美之意,“清嘉”-词高度概括了湖山之美,成为又-个点笔,下文则是对它的渲染和烘托。杭城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桂子、更在荷花,故点到桂子、荷花又是选点显面,实写桂荷,实际上代表了此地更多的美景、宝物,不光是点到即止,令读者由此及彼产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桂子”与“荷花”分别照应前文的“叠t” 和“重湖”,这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衬托出西湖的秀美,是染笔之- -o湖面羌管、菱歌,垂钓老者,采莲孩童的嬉戏,景美人欢,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流露在作者笔下。“弄”字和“泛”字突出了市民怡然自得和谐诗意的生活状态,这是染笔之= E。再者,地方官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更是对西湖美景的侧面赞美和夸奖,官员情趣之高雅充分突出政治清明之貌这里既是对地方官员的正面歌颂,也是对宋朝政治的称赞。最后,作者直言夸耀之辞,祝愿长官终“归凤池,由近及远,虚实结合,是染笔之三。
作者从静景到动景,从高处到低处,从风物到人文,从平头百姓到威武长官,详点细叙,小中见大,或非“清嘉”二字能形容得尽,又以“大象无形”,大概所有繁华、旖旎之景终莫不过“清嘉”一词最为亲和。
笔之三:“好景”●词末句:“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要夸的和要画的是什么样的“好景”呢,就是前面提到的所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此处仅以“好景”来总括杭城之美,则“好景”为点笔,烟柳画桥、云树堤沙、市列珠玑、桂子荷花、羌管菱歌、吟赏烟霞等诸多画面描写都是染笔,并且词的内容处理得详略恰当,主次分明。另外,和“好景”对应的正是首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句。此等好景,只有满怀对杭城的喜爱之情才能够倾尽笔墨,仅- -百余字,无所不包。
教学过程可以从点染手法出发,引领学生先对“点染”手法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举出已学过用到点染手法的词的实例:再对本词内答进行学习和审美鉴赏。
与此同时,初步了解点染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技巧还可以为下次课《雨霖铃.寒蝉凄切》的点染手法的进一步学习做铺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