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治理中社会组织的参与困境分析与对策研究.docx

关于社会治理中社会组织的参与困境分析与对策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关于社会治理中社会组织的参与困境分析与对策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关键词: 参与困境 社会发展 社会治理 社会组织 一、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 所谓社会治理是指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区以及个人等诸行为主体,通过平等或适当的合作型伙伴关系,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关系)和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和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种社会资源的内在潜力,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从1998年首次明确提出“社会管理”的概念到社会治理大致经历了这样的过程: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社会建设作为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并列的范畴被明确提出,明确提出“健全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功能”,将发展社会组织作为推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方面。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行了重点阐述和部署,并提出“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2011年可以称之为社会管理元年。在中央党校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创新社会管理讲话》。3月,全国人大通过《“十二五”规划纲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专篇的形式载入纲要。5月,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加强社会管理。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发布,该意见明确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重要措施。8月,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要求,正式用“治理”取代“管理”,并提出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 二、社会组织的起源 社会组织并没有一个统一而又精准的定义,笔者认为社会组织是现代社会中存在的除开政府机关和营利企业以外的第三类组织或网络形态,具有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等社会特征。 (一)社会组织是西方国家“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社会救济”的产物 “市场失灵”指的是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运作不灵,即只靠自由市场机制达不到资源的最优配置。“政府失灵”指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而对经济、社会生活进行干预的过程中,由于政府行为自身的局限性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产生的新缺陷,进而无法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市场和政府双双失灵之后,为回应众多的社会问题,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思想,提倡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即为传统慈善,同时期许多国家发展社会组织是为了回应人道主义危机而成立的,通常也是从提供紧急救援物资开始。 (二)我国社会组织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 1. 1950年至1965年期间的整顿和改造阶段 新中国成立之初,当时特殊的国情催生出中国“整体化社会”的机制,“单位制”社会被形象的称呼为“蜂窝”型社会,呈现功能合一性、生产要素主体之间的非契约性关系、资源不可流动性等特点,个人对单位具有家长式依赖。六七十年代“单位制”社会达到全盛,在此社会背景下,民间基层社会组织被嵌入到国家体制中,具有政府背景的社会组织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承担着少有的象征性的功能,体制外社会组织基本不复存在,个人、小群体和社会组织的空间十分狭小。 2. 1966年至1977年期间的停滞和萧条阶段 1966年至1977年期间,工会、共青团、妇联等象征性的社会组织基本被破坏殆尽,严重缺失社会组织的非政府性、公益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等特征,军事化模式导致社会组织全面萧条。 3. 1977年至2010年期间的曲折恢复和发展阶段 1977年中国开始进入改革时期,社会空间向正常化回归,社会资源也相应地得到释放和扩展,不仅逐步恢复了此前存在的社会组织,新兴社会组织也开始出现。这一阶段细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改革开放到80年代中期主要是放任发展、分散管理阶段。二是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社会团体在整体上陷入增长的低谷期。三是21世纪初到2010年,民办非企业单位、协会商会和其他新兴社会组织等全面兴起的新的增长高潮期。 4. 2011年至今的“政府——社会”关系突破和创新阶段 2011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强社会管理与创新”的战略部署,并迅速落实到机构层面,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近百个试点单位和区域。自此,我国社会组织进入到突破和创新的发展阶段,国家对社会组织的管理也出现了一种崭新的局面。社会组织进入快速成长期,数量上平均年增长率为10%,存在形式多样,活动涉及领域广。2015年出台《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金会专项基金管理岗在的通知》、2016

文档评论(0)

科技之佳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科技赋能未来,创新改变生活!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1073104000017
认证主体重庆有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浙江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2176858X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