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2届高考作文素材:人民日报8个热点主题人物+点评(科技强国\脱贫攻坚\文化传承\奋斗\环境),写作文百用不腻!
保护自然
护得山绿松柏青
尹双红? 人民日报评论6月9日
【人物】
守护绿色林海的奇乾中队
【故事】
奇乾中队,是内蒙古自治区森林消防总队大兴安岭支队莫尔道嘎大队七中队,因驻扎在额尔古纳市奇乾乡而得名。这是一支驻守在原始林区腹地的队伍,负责守护95万公顷未开发的原始森林和200余公里中俄边境线防火灭火任务,是森林消防队伍中防区最大、任务最重、年平均参加扑火次数最多的单位之一。1963年建队以来,他们坚持驻深山、站前沿、护生态、当标杆,成功扑救森林火灾380余起,在万里绿色长城上筑起了坚强的消防安全堡垒。不久前,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该中队第二十五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点评】
一年有6个多月大雪封山,年均气温零下3摄氏度,冬天时甚至会降到零下50摄氏度;离中俄边境只有2.5公里,距最近的镇却有150多公里,举目所见皆为茫茫森林……奇乾中队就驻扎在这样的林海之中。这座几乎与世隔绝的“驿站”,见证着一代代队员在冰雪中勇往直前、在烈火中冲锋陷阵,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奏响了一曲履职尽责的“冰与火之歌”。
“来奇乾工作,首先要学会忍受寂寞”。对消防队员来说,“两年不下山是常事,5年没回过家也不稀奇”。最早的时候,由于驻地不通邮、供电有限、手机信号不稳定,中队长期与外界隔绝。在与林海朝夕相伴的日子里,队员们没有蹉跎岁月,而是抓紧一切时间提升自我,冬天在冰天雪地进行耐寒训练,夏天在野外练体能、练生存;不用训练的日子里,队员们就一起读书,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光喊不动、实在无用。自己动手、隐患难藏”“树立正确人生观,走好人生每一步”……这些来自队员们的读书心得,鼓舞着新来的队员坚定自己的选择,也映照着这支队伍不畏寒暑、不惧寂寞的坚守和担当。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奇乾中队守护的森林是我国唯一一片集中未开发原始林区,是构成我国北疆绿色长城的重要一环,有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森林总面积达95万公顷,积蓄着大量枯枝落叶,极易引发雷击山火。队员人均防火面积1.6万多公顷,约为2.4万个标准足球场,防火责任大、任务重、难度高。1987年“5·6”特大森林火灾,中队参加了7个火场的扑火战斗,扑灭火线长度达400余公里,连续作战长达77天;2002年“7·28”特大森林火灾,队员们用肩扛、手推、脚蹬的方式挖出一条宽0.8米、长70公里的防火隔离带,阻挡了大火的蔓延……在一次次危急关头,队员们迎火而上,在温度高达上百摄氏度的火场中冲锋陷阵,践行着“护得山绿松柏青,英雄无名梦也甜”的铮铮誓言。
从“原始森林的守卫者”,到“马背上的消防服务队”,像奇乾中队这样的“蹈火者”还有很多,他们向着火场逆行、向着灾难冲锋,书写着最美“逆行者”的职业荣光。2019年,在四川凉山木里县的森林火灾中,27名森林消防队员为了他们视若珍宝的森林、为了肩上沉甸甸的使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消防救援支队,“90后”消防战士巴特尔,14年来经历4500余场生死考验,写下20余本“火场日记”,闪耀无私“火焰蓝”……烈火无情,英雄无畏。钢铁之躯也是血肉之躯,全社会共同尊敬和关爱消防队员、关心和重视消防工作,才是对他们最好的致敬。
爱岗敬业
“宁让身体透支,不让使命欠账”
子木? 人民日报评论
【人物】“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孔特特
【故事】1983年出生的孔特特,是西藏自治区森林消防总队那曲市大队大队长,已在雪域高原中坚守了18年。18年来,他先后参与灭火战斗130余次,开展防火讲座100多场,培训护林员2万余人,参与重大抢险救援90多起,挽救群众生命20余人,抢救群众财产400余万元。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他经年累月的无私奉献。进藏多年,孔特特没有和家人过一个团圆年,没有休一次完整假,全心全力守护着西藏的绿水青山,用无悔青春丈量理想信念的“高海拔”。前不久,他被中央宣传部、应急管理部授予2020年“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称号。
【点评】
西藏被誉为“亚洲水塔”、全球气候的“调节器”,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地位格外显著。守护好这里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就是在守护共同的美好家园,孔特特从一进藏,就暗下决心,“宁让身体透支,不让使命欠账”。
环境有多艰苦,就有多锻炼人。那曲市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含氧量很低,即便躺着,心脏负荷也很大,孔特特就这样待了18年。与指战员一起进山入林、摸爬滚打,摸索适合藏东南林区灭火作战的新战法,努力提高队伍的反应能力和实战能力。孔特特和战友们在守护这片林海的同时,也锤炼了“坚守极地、不畏极难、甘受极苦、挑战极限”的精神,让险情退却、向胜利招手。
有人在雪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