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缺陷及控制.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 凝固缺陷及控制;第一节 合金中偏析;一、微观偏析;晶界偏析;晶界偏析形成过程;Al-0.2%Ce合金的偏析;二、 宏观偏析;2 逆偏析;3、V形偏析和逆V形偏析;4 带状偏析;6、区域偏析和层状偏析;第二节 气孔与夹杂;1、析出性气孔 在冷却及凝固过程中,因气体溶解度下降,析出气体,来不及从液面排出而形成气孔。 分布:冒口附近和热节 形状:含气量少时呈裂纹状;含气量高时呈团球状 ;Al-Si合金中的典型析出性气孔;Al-Si合金中的典型析出性气孔;2、侵入性气孔;3、反应性气孔;UCSD MAE-1 Fluid Dynamics Focus Area Lecture Notes, G.R. Tynan;二) 气孔的析出;铸件中气孔的形成示意图;气泡生核;气泡的长大;气泡的逸出上浮;二) 气孔的形成机理;动力学条件: 取决于: 上浮速度Ve与凝固速度R 当Ve R时 气泡残留于金属中 Ve =2(ρL-ρg)gr2/9η R↑ 气孔↑ η↑ Ve ↓ 气孔↑ △ρ(实际上为ρL )↑ Ve ↑ 气孔↓ --轻金属易产生气孔(铝、镁) ;2)侵入型气孔的形成机理;3)反应性气孔形成机理 (1)金属液与铸型(芯)反应性气孔 (皮下气孔) 原因:铸型水分高、透气性低; 合金中有易氧化成分;熔点较高的合金(钢、铁。铜) 一定中等壁厚范围内。 机理:氢气说 氮气说——有树脂粘结剂时 CO说;1)渣气孔 例 钢中 CO不溶,但氧或氧化物与碳反应形成CO (FeO)+[C] = CO+[Fe] (MnO)+[C] = CO+[Mn] (SiO2)+2[C] = 2CO+ [Si] (Cu2O)+2[H] = 2[Cu]+H2O (气);金属液体中含氢量的检测 ;AH-2测氢系统外形图;式中 T—铝液温度,K CH—氢在铝合金熔体中的溶解度,ml/100gAl PH—铝液中氢气分压,Pa A和B为与合金成分有关的常数 ;d)含氢量0.065cm3/100gAl ;1、危害 有效工作断面 ↓→ σb↓ δ↓ 应力集中 →裂纹 疏松 → δ↓气密性 ↓ 耐蚀性↓ 2、防止措施 1)消除气体来源:炉料洁净、型砂水分、有机粘结剂用量和含氮量、焊条烘干等 2)合理工艺:精炼、除气和气体保护 3)增加气体析出阻力:快速凝固、金属型铸造、密封加压凝固等 ;二、 夹杂物;夹杂物的分类 1、来源: 内生夹杂:熔化与凝固过程冶金反应产物 脱O P S 产物 N2 、 O2 、 P 溶解 偏析 形成第二相 外来夹杂: 熔炉耐火材料 、造型材料 2、按组成:氧化物、硫化物、硅酸盐 3、按形成时间先后:一次夹杂物和二次夹杂物 4、按夹杂物的形状:球形、多面体、多角形等等 ;UCSD MAE-1 Fluid Dynamics Focus Area Lecture Notes, G.R. Tynan;决定于夹杂物的 成分、性能、形状、大小、数量、分布 =硬脆→δαk 球形 →影响↓;针状、尖角 影响↑↑(应力集中) 事物的另一方面: 高熔点、细小颗粒→ 好的作用 非自发形核核心→ 细化 沉淀强化—N化物弥散 新学科的产生→ MMC,人为的加入高性能陶瓷相 ;钢中MnS夹杂物引起的裂纹源及扩张过程 a)原始状态 b)受力后产生裂纹 c)d)裂纹继续扩展;浇注前的熔炼及熔体处理中,冶金反应产生。 夹杂物容易聚合、长大 防止措施: (1)加溶剂——吸收夹杂 (2)除气处理时也可将夹杂物携带上浮排出 (3)过滤法;4、二次氧化

文档评论(0)

cindy8106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