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论文_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澄清诸多认识上的误区,积极创设以人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阐明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是自我教育,同时也指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
(关键词)心理健康;环境适应;对策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高速发展的世纪,生活在这一世纪的人们将受到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当前,我国正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生活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人们的经济生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际关系等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样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心理状态自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市场经济对人们提出了许多更高的要求,使大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压力和困惑。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日趋严重。2002年2月23日,北京动物园里的5只黑熊被游客泼下的硫酸严重烧伤,而行凶者却是一名已被学校免试推荐为研究生的清华学生刘海洋。2021年2月23日,云南大学生物技术系学生马加爵与同学玩牌时发生摩擦,因忍受不了同学对自己的当面指责,接连将4名同学杀害后潜逃海南。随着黑熊事件的侦破和马加爵的落网,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再次引发全社会的关注。近来有调查报告显示,在全国大学生中,心理疾病率高达20.23%,且有低龄化、高发率、高变化等倾向,这不仅对高等教育提出了考验,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据国家卫生部召开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座谈会上透露的消息,大学生中16%-25.4%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强迫症、神经衰弱等症状为主,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者约占10%,严重心理异常者约占1%,而且,心理不健康的比例有上升的趋势。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教育蓝皮书《2021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以近年来在媒体上披露281名大学生自杀案例为基础,对近年来中国大学生自杀现象进行梳理,指出男生女生自杀的原因分别为:恋爱18.5%、34.6%;学业27.4%、16.8%;心理疾病7.3%、11.2%;就业7.3%、4.7%;人际冲突4.8%、5.6%。2021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发展研究院调查显示:46.6%的调查对象认为大学生目前的主要心理问题是“精神萎靡不振”。同时有10%左右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极少数大学生存在“自杀倾向”。以上大量数据和种种事实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十分突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一与学习相关的问题。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大学活动中的主要内容。大学课程多、内容难、要求高与中学相比,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都有了很大变化,然而部分大学生对新的大学课程仍沿用已不适用的中学学习方法,结果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但又忽视了方法的探讨,使其在学习问题上疲于被动应付,加上巨大的学习和竞争压力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因此他们往往心理承受较大压力,带来苦恼及自我否认等心理问题。
二环境适应问题。学校环境对大学生尤其新生有重要影响。多数学生首次远离家门,离开长期依赖的父母及亲人、朋友和熟悉的生活学习环境,意味着今后将开始独立生活,面对众多问题需要自己拿主意,自己动手解决,所有这些都会给大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环境应激。这些大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大学的新鲜感逐渐减退,加上对大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不习惯,对新的集体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并从高年级学生身上看到了面对社会择业的无奈和为考研拼命学习的压力,对家人的眷恋和依赖感越来越强,久之便深感失落进而导致孤独、自卑、焦虑以及压抑、空虚等心理障碍,甚至可能出现擅自离校、退学等冲动行为。
三情感问题。大学期间正值性发育的成熟期,大学生与异性交往的需要和对爱的渴求显得极其迫切,情感困惑也显得异常的突出。一是对于性格内向又有交往障碍的学生,由于表达情感的艰难和对自己信心的不足,使得他们常常陷于单相思之中而不能自拔;二是一部分学生则由于能够与异性轻松交往并达成相互的吸引,而在多重的暧昧关系中陷入忙于应付;三是当情感上出现矛盾冲突尤其是失恋时,一部分学生由于用情的偏执而不能接受事实,以至于无法承受而走向极端;四是源于网络交流而萌生的恋情已极为多见,网恋似乎比面对面的恋爱更轻松、更深刻,但也更具危险与挑战。
四就业压力。就业前景无法预测造成心理问题。社会的竞争、就业压力的增大,给高校众多毕业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有专家指出,出现这样的就业忧虑提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缺乏一个明确目标的缘故。实际上,专业知识是影响就业的因素之一,更多的还在于学生自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