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1年中考作文指导:如何巧用作文素材
(如何巧用作文素材_1)
先来看看第一组材料:
1、酥润的春雨、猛烈的夏雨、淅沥的秋雨、凄冷的冬雨;
2、飘逸的朝雨、急骤的暮雨、断魂的清明雨……
桔灯引路:不同时间里,同一事物的表现是不同。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从古到今、由朝至暮、寒暑交替,迥异的条件,催生出素材的不同表现,为我们收集素材提供了方便。
选材窍门:从时间变化上拓展内涵。
再来看看第二组素材:
1、“噼哩叭啦”打在瓦片上的清新的乡村雨;
2、“嘀嘀嗒嗒”敲打铝窗所发出的烦人噪声的城市雨;
3、雾气弥漫的山林细雨;
4、威力强大的海上台风雨……
桔灯引路:不同地点,同一事物又有天壤之别。每个事物都有它施展的舞台,由天入地、从平原到高山、自海上至空中,地点不同,事物就有所变化,而这变化为我们的写作,积累了丰富多彩的素材。
选材窍门:从空间变化上拓展内涵。
最后来看看第三组素材:
1、“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听出的是舟渔之乐;
2、“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听出的是豁达从容;
3、“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林黛玉听出的是凄凉;
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听出的是亡国之痛……
桔灯引路:人是有情感思维的,看待事物往往带有感情烙印,因此,同一事物在不同人看来,会有不同的特性。这正如一根拐杖,儿子当玩具、父亲当收藏、爷爷当工具。另外,还可将它与社会万物联系起来,寄寓它新生命、新深意,即所谓的“象征”,从而拓宽写作广度,加深写作的内涵。
选材窍门:从心理感受上拓展内涵。
(如何巧用作文素材_2)
对于名人素材,现在用的已经够滥的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很多同学在运用中总是不加选择、不加修饰地长篇累牍地堆砌素材。名人素材能用吗?绝对能用,但是一定要讲究技巧和方法。那么怎样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素材呢?
一、把握一个运用原则:融入自我,感情真挚
高考《考试大纲》对作文有一个要求,就是“感情真挚”。历史人物和我们距离较远,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历史人物素材时要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有“我”的存在。如果没有“我”的存在,那就不可能有真挚的感情,也就不可能运用此类素材写出好文章。
要有“我”的存在就要用“我心”去感受历史人物。这就要求我们在表现人物的精神和思想时,要深入到人物的“内里”,用“我”的心去感知“他”的心,而不要简单地用一种人云亦云的大路货去“套作”“他”的精神和思想。同时,还要将“他”的行为与心理与“我”进行对接,让“他”走近“我”,靠近“我”,与“我”心心相印。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动荡着彼此的心灵感应,才能文真字切。惟有文真字切,方能打动读者的心。
二、寻找最佳的切入点
运用历史人物素材去写有特定要求的作文,绝对不能生拉硬套,不能因为手中有素材就用,也不能因为没有素材而随便拉一个来凑字数。首先就要想方设法让素材与作文话题对接起来。这种对接要自然而然,生拉硬套只会让人反感,如果不能自然地将素材与话题对接,那还是不要用的好。更进一步还要求这种对接能有独特的角度。因此对素材要寻找最佳的切入点。素材的切入点可有以下几个角度:
1、从人物的内在精神切入话题。历史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多彩的人生经历,是素材宝库。如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周游列国屡遇挫折却毫不退缩的品格,屈原的爱国热情和坚持理想的品德,项羽、荆轲、苏武面对死亡的大无畏精神,陶渊明洁身自好的品德、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气,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辛弃疾面对国家危难挺身而出立志报国的精神,等等。这些都能用来阐释很多话题。例如20xx安徽高考《弯道超越》:
人生有谁不想避开弯道,可生命的辉煌就必须经过“弯道”的磨砺,不经风雨,怎见彩虹,没有曲折,哪来成功。毛泽东在领导红军反围剿时,四渡赤水,南涉乌江,来往兜圈,尽走弯道。事后才知,不是走了这些“弓背路”,早已像石达开一样葬身大渡河了。毛泽东在弯道中寻到了生机,走出了胜利。
苏东坡,面临过人生弯道,从仕途的高峰跌落到低谷,从皇帝、太后都欣赏的才子变成贬往黄州的迁客。就在黄州这个弯道上,苏轼饮尽孤独,洗尽浮华,从而写出了流芳百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苏子从弯道上走出了精彩。
2、从人物的外部世界切入话题。就是说要横向拓展素材。这就要我们关注所写人物周遭境况:他的亲朋,他的同列、他的“上级”,他的“下级”,他所处的社会特征……也就是关注他的社会关系。例如对屈原要关注他和楚怀王的关系,对曹操要关注他和他的部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