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属活体肾移植供体的心理状况研究进展(基础医学范文).docVIP

亲属活体肾移植供体的心理状况研究进展(基础医学范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亲属活体肾移植供体的心理状况研究进展(基础医学范文) 文档信息 主题: 关于“医学心理学”中“心理学试题/课件”的参考范文。 属性: F-00NZM3,doc格式,正文6422字。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适用: 作为文章写作的参考文献,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摘取等相关工作。 作者: 佚名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搞要 1 关键字:肾移植;焦虑;抑郁;研究进展 2 1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研究现状 2 2亲属活体肾移植的心理特点 3 参考文献 7 论文原创声明(模板) 9 论文致谢(模板) 9 正文 亲属活体肾移植供体的心理状况研究进展(基础医学范文) 搞要 摘要:亲属活体肾移植发展迅速,关于亲属活体肾移植供体的心理学研究也是近年来学者的关注重点。亲属肾移植供体在围手术期易发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性别失衡、年龄、经济条件、婚姻、家庭状况和供体对医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可能会干预到亲属肾移植供体的心理状况。针对不同亲属肾移植供体的不同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措施,是现阶段肾移植心理治疗工作的重点 关键字:肾移植;焦虑;抑郁;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69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0-0048-02 Abstract:Living kidney transplantation has developed rapidly, the psychology in living kidney donors is the focus of scholars in recent years. The depression, anxiety and other undesirable mood can be find in living kidney donors in perioperative prone. Sex ratio, age, marital status, home location, income of family and knowledge of kidney transplantation can effect the psychology in living kidney donors. Formulate individualize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measur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psychology in living kidney donors, is the key point to improve the depression and anxiety of living kidney donors. Keywords:Kidney transplantation;Anxiety; Depression 1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研究现状 肾移植是目前公认的终末期肾脏病的最佳治疗方法,也是全球开展最早的、技术最成熟的器官移植。全球第1例活体供肾移植是由Merril和Murray于1954年12月在一对同卵孪生兄弟之间实施,术后存活期为8年,并由此获得了1990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我国的第一例活体肾移植手术是梅骅教授在1972年于中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施行。经过几十年国内外泌尿外科医务工作者的努力,肾移植技术及术后免疫抑制治疗已日趋成熟,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据美国的统计学资料显示,尸体肾移植的1年生存率884%,5年生存率655%;活体肾移植1年生存率945%,5年生存率786%。截止到2009年,全球已有75万例患者接受了肾移植手术,其中中国大陆占86万例[1]。目前我国肾移植手术量位于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我国很多肾移植中心已和国际顶尖移植中心水平不相伯仲。 随着肾移植手术技术及围手术期治疗水平的成熟,肾移植供体的来源短缺现已经是制约肾移植手术发展的最大瓶颈。我国每年100~200万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中,可以得到器官移植的患者不足1万例,广大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仍依靠透析维持生命,5%的患者在等待肾源的过程中死亡。现阶段肾移植供体的来源途径主要有尸体供肾及亲属活体供肾。尸体供肾由于其来源稳定,曾经是肾移植供体的主要供体来源,但其仍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需求,并且由于伦理、法律等多方面原因,其发展受到制约。亲属活体肾移植是解决肾源短缺、家庭内自救的有效途径[2]。相较于尸体供肾,亲属活体肾移植有更好的组织相容性、更好的器官质量、更短的肾缺血时间及更高的存活率。由于其排异性小、存活率高、器官质量好等优势作为尸体供肾肾移植的有力补充给予了大量晚期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行业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