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执业中药师考试
执业中药师考试包括药事管理与法规,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鉴
定学。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1、中药基础理论
2、中医诊断基础 3、常见病辩论论治 4、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5、
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
6、药学服务与咨询
7、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
8、中药的采购与贮藏、养护。
9、非处
方药 10、中药的合理应用 11、特殊人群中药的使用
12 中药不良反应 13、中医药文献与信息
14、医疗器
械基本知识
中药学: 1、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2、中药的性能
3、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症
4、中药的应用 5、解表药 6、
清热药
7、泻下药
8、祛风湿药 9、芳香化湿药 10、利水渗湿药
11、温里药
12、理气药 13、消食药 14、
驱虫药
15、止血药
16、活血祛瘀药
17、化痰止咳平喘药 18 安神药 19 平肝息风药 20、开窍药
21、补虚药
22、收涩药 23、涌吐药 24、杀虫燥湿止痒药
25、排毒消肿敛疮药
中药药剂学: 1、中药药剂学与中药剂型选择
2、药剂卫生
3、粉碎、筛析与混合
4、浸提、分离与精制、
浓缩与干燥 5、散剂
6、浸出制剂
7、液体制剂
8、注射剂
9、外用膏剂 10、栓剂 11、胶囊剂 12
丸剂 13、
颗粒剂
14、片剂 15、气雾剂与喷雾剂 16、其它剂型 17、药物新型给药系统与制剂新技术
18、中药制剂的
稳定性
19、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理论
20、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21、绪论
22、净选与切制
23、炒法
24、炙法 25、煅法
26、蒸煮燀法
27、其他制法
中药化学: 1、总论
2、生物碱
3、糖和苷
4、醌类 5、香豆素和木脂素
6、黄酮
7、萜类和挥发油
8、皂苷
9、强心苷 10、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
11、其他成分
中药鉴定学: 1、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2、中药鉴定的发展史 3、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
4、中药的鉴定
5、根及根茎类中药
6、茎木类中药
7、皮类中药
8、叶类中药 9、花类中药 10、果实种子类中药
11、全草
类中药
12、藻、菌、地衣类中药
13、树脂类中药
14、其他类中药 15、动物类中药 16、矿物类中药
中药鉴定的发展史
《神农本草经》为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总结了汉代以前的药物知识。载药载以功效和药性为主。
365 种,分为上、中、下三品,药物的记
《本草经集注》 是梁代陶弘景以 《神农本草经》 和《名医别录》 为基础编撰而成, 载药 730 种。全书以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是后世依药物性质分类的导源。
《新修本草》 ( 《唐本草》 ) 是唐代李勣、苏敬等集体编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载药的方法,为后世图文兼备的本草打下了基础。
850 种,出现了图文鉴定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 《证类本草》
) 宋代唐慎微编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也是研究宋代以前本草发展最完备的
重要参考书。
《本草纲目》 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 52 卷,载药
1892 种。全书按药物自然属性,
自立分类系统,为自然分类的先驱。
集明代以前本草学说之大成, 17 世纪初传到国外。
《植物名实图考》和《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是清代吴其睿编撰的,是植物学方面科学价值较高的名著,也是考证药用植物的重要典籍。
道地药材: (1) 定义:或称地道药材,指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中药材。道地药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品种、质量的优良性。
我国目前比较公认的有 200 多个,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本指南按照我国地形地貌的自然特点和民族医药体系的中心来划分为 15 个药材区,如下。
1、川药 主产四川、重庆。如:川贝母、川芎、黄连 ( 味连 ) 、附子、川乌、麦冬、丹参、干姜、郁金、姜黄、半夏、天麻、
川牛膝、川楝子、川楝皮、花椒、黄柏、厚朴、金钱草、五倍子、冬虫夏草、银耳、麝香等。
2、广药 指南岭以南,广东、广西和海南。砂仁、广藿香、穿心莲、广金钱草、槟榔、益智、肉桂、苏木、巴戟天、高良姜、
八角茴香、胡椒、马钱子、罗汉果、陈皮、青蒿、石斛、钩藤、蛤蚧、金钱白花蛇、海龙、海马、珍珠、地龙等。
3、云药 主指云南。三七、木香、重楼、茯苓、萝芙木、诃子、草果、儿茶
4、贵药 主指贵州,天冬、天麻、黄精、杜仲、吴茱萸、五倍子、朱砂
5、怀药 四大怀药 ( 地黄、牛膝、山药、菊花 ) 、天花粉、栝楼、白芷、辛夷、红花、金银花、山茱萸等。
6、浙药 浙江省所产。浙八味 ( 浙贝母、白术、延胡索、玄参、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温郁金 ) 、山茱萸、莪术、栀子、
乌梅、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