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欣赏结课论文.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书法欣赏结课论文 之浅谈书法临摹 书法临摹是提高对书法艺术认识、理解和感悟的重要手段 书法是国粹, 是中国人最自豪的传统艺术。 千年的文化沉淀造就了一笔一划的浑然天成。 但是在书法产生到繁荣的历史阶段中,从文字与实用的角度来理解认识书法的文人学 士,远远要比专门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理解的书法家多得多。诚然,在此之前,在中国,唯 有毛笔是公认的书写之物, 可书写与书法截然不同, 文人学士用毛笔书写下抒意敞怀之字句, 便以为是墨宝, 是书法, 但事实绝不如此。不同知识层面的书法爱好者,面对同一件书法作 品,观赏的角度都有所不同, 甚至还会出现不同的视角反差和审美要求, 其比例差距大体同 于古代。 这是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折射。 这些现象, 也基本符合书法艺术发展 的走向。 在我们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 大部分时间老师都会让我们仔细观察书法家下笔的每个细 节,然后,让我们慢慢推敲着临摹。这种书法临摹,对被临摹的范本选择,对临摹过程的规 范要求, 都相当具体、 严格。 虽然, 我们做的不是那么完美, 但是我觉得通过这种书法临摹, 或者说只有通过这种仔细推敲之后具体严格的临摹才能真正认识、 体会与感受到书法艺术的 美感之所在,才能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同一书法作品样式所带来的文化与艺术之间的差异。 从文化知识的角度分析, 仅凭理性认识, 就可获取。而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理解, 仅凭理性 认识还不够,还得通过观察、揣摩,并经过临摹实践的体验,方能感受到古人在书写,或在 创作某一作品时的情感、韵致及其艺术内涵。 老师曾经跟我们说过临摹有三个阶段,即实临、意临和背临。我个人认为实临是基础, 它能够为以后的博采提供扬弃的标准, 因而也是最为关键的。 明末清初学者钱谦益曾对王铎 - 1 - 早年的阁贴临书有这样一个评述“如灯取影,不失毫发” 。“如灯取影”以字面含义来理解, 似乎与复制、 拷贝意思相近, 灯下取影显然是形容临摹过程中对范本点画形廓把握的精准无 误。但是,对于这样一个临摹标准,人们对它的取舍往往持有不同的观点。持否定态度 的人以“妙在能合,神在能离” , “他神”和“吾神”的相互独立来强调艺术个性的张扬, 认为“如灯取影”不足取, 它无非就是文人笔下的渲染和无法实现的美好愿望罢了, 他们认 为对于练习书法的人而言,临摹无需苛求点画的形似。但我认为, “灯下取影”的对象是为 历史所检验,为人们所公认的经典,能做到“灯下取影”般的精准固然很难,但却必须是我 们努力追求和认真实践体验的目标。 将书法临摹作为一个整体概念的话,理解为照着具体的古代经典书法作品来临摹书写, 把其分解为临和摩两种形式, 顾名思义, 临即对着原作棋仿, 摩是把纸放在字帖上照着描画。 姜夔在《续书谱》中对书法的临摹作过这样的评判和分析 : “临书易失古人位工,而多得古 人笔意,幕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幕书易忘。”这里对临和摩的优 劣和得失,作了概括性评析,说明临、摹两种方法,各有得失。学书者必须将临摹并用,傲 到优势互补。从次序上说,应当是先摹后临,先形后神,先象后意,方能进人形神并茂、意 象共存的境地。 否则就会出现无形无神、 无意无象、以我为核心的“自我”书体。 摹是临的 基础, 临是摹的高级阶段。摹是为了准形,临是为了在准形的基础上求神。 这里需要强调指 出,在书法临摹中存在的一个严重误区, 即对“形似”和“神似”辫证关系的误解。 书法艺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