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0届金太阳广东省1月高三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

2020届金太阳广东省1月高三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联考第 联考第 PAGE # 页 共 16 页 联考第 联考第 PAGE # 页 共 16 页 2020 届金太阳广东省 1 月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 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试卷满分: 150 分 )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赛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 (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 本题共 3 小题, 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一 3 题。 笔记小说是中国古代一种较为常见的文学形式,简言之,为笔记体式的短篇故事。最早可追溯至魏晋 时期,时人多有志人志怪类文集。就数量而言,中国古代笔记小说可谓浩如烟海,至清末,存世有数千种 之多。种类繁多的笔记小说所记内容也极为驳杂,反映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内容体量如此巨大, 不易全部辨析厘清现实真假,纵如此,依旧有其史料学意义。 作为笔记小说,定然不失虚构与主体自我创作的成分,但这种类型的文学作品自面世伊始,便受到史 学影响,有注重实录的传统,且希冀在事件描述中给人以道德教化。魏晋时期的志人志怪小说为后世笔记 小说开拓了题材、确立了基本精神,此期间的作者多有史官等文职身份。比如,志怪小说《搜神记》的作 者干宝,在晋元帝时期任佐著作郎一职,为编修国史的史官。 因此,鲁迅先生对此期间的笔记小说有“六朝人之志怪,却大抵一如今日之记新闻,在当时并非有意 做小说”的判断。简言之,魏晋笔记小说的创作性质为“采录传闻”,秉笔实录当朝事件,非有意虚构。 笔记中虽然有文学性的虚构叙事,但依旧在不背离历史背景真实的前提下展开。 后世笔记小说多沿用魏晋六朝志人志怪的叙事视角, 以记事者的角度客观记录所述事件发生的时间与 地点、人物的姓名与籍贯等具体信息。书中屡见“秀州天宁长老妙海时在彼县,亲见之”“小二至庆元时 尚存,安国长老了祥识之”“泉州僧本傅说”之类的句子,借他人之口来佐证自己记载之可靠,强调所录 内容的真实性。 唐之后,笔记小说就内容而言,多具有民间性及社会性的特征,多述各地风俗怪谈。比如,唐代段成 式《酉阳杂俎?支诺皋》中有《叶限》一文,记录古代邕州地区百越民族的口传故事,为世界最早有文字 记载的“灰姑娘”类型故事。至宋,大量笔记作品记录诗歌本事与诗人言行,成为后世诗评家所沿用的笔 记体文学评论形式。而以洪迈《夷坚志》为代表的志怪类笔记作品,细述宋代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 的逸闻、 掌故、 民俗等, 为后世提供了许多史料参考。 明清两代笔记小说类文献多有训诂考据之类的内容。 清代笔记小说中的边疆地理内容日益增多,如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记录当数量的新疆社会民俗内容, 其中有关屯田制度及“玛哈沁”的相关记载,为研究边疆史重要的参考内容之一。 学者们普遍关注到笔记小说创作的史学倾向及其内容的史料学意义,对之多有阐述。明代王士禛有 “说者, 史别也”的判断, 认为笔记小说为史家另一种。 相对于正史以政治历史为脉络, 侧重对典章制度、 帝王将相的书写,笔记小说记载了大量平民社会的生活,拓宽了史料的范围,弥补了正史对民间关注度有 限的缺憾,成为正史的重要补充材料。 ( 摘编自司聃《笔记小说:弥补正史对民间关注有限的缺憾》 )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作为中国最早的较为常见的文学形式,笔记小说是笔记体式的短篇故事。 B .中国古代笔记小说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内容驳杂,无法厘清现实真假。 C .后世笔记小说源自魏晋时期的志人志怪小说,作者多有史官等文职身份。 D .笔记小说面世伊始就受史学影响,注重实录,同时有文学性的虚构叙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文章在介绍笔记小说起源、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古代笔记小说有史料学价值。 B .文章引述鲁迅的评论,论证魏晋笔记小说的创作性质为“采录传闻”的观点。 C .文章比较正史与笔记小说的不同,是为了论证正史重政治,对民间关注有限。 D .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形式展开论证,第五段按朝代先后的顺序进行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笔记小说虽然难免虚构叙事,但反映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有史料价值。 B .魏晋六朝之后的笔记小说赓续传统,客观叙事,书中常强调所录内容的真实性。 C .拓宽史料范围、弥补正史对民间关注有限的缺憾体现了笔记小说的史料学意义。 D .中国笔记小说与正史有机融合,全面记录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以及发展面貌。 (二 ) 实用类文本阅

文档评论(0)

138****65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